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颜慧明1,常威1,季怀松2,邓争荣1,郭绪磊2,陈林2,黄琨2(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黄陵背斜东北翼岩溶水系统特征及其对引调水隧洞工程的影响[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耿新新1,2,3,张凤娥4,陈宗宇4,聂振龙1,3,朱谱成1,3(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基于多源人工示踪试验表征岩溶管道结构特征:以贵州苍蒲凹地下河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黄靖宇1,许模1,许汉华2,刘文连2,杨艳娜1,唐一格1,肖先煊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典型含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胡晓兵,方健聪,翟虎威,张凯,马永明,靳建红,高旭波(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四勘查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治市辛安泉域管理中心).硫氧同位素在识别辛安泉域岩溶水来源中的应用[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常勇1,齐尧勇1,刘玲2(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基于改进的Vensim模型模拟岩溶泉水文过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刘伟1,2,段佳文1,2,赵瑞超2,王一安2,李寅3,陈伟4,李秋华5,周宏2,Anton Brancelj6(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NationalInstituteofBiology;SI-1000).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郭清海1,2,张晓博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资源部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高温热泉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指示意义:以西藏搭格架水热区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易沅壁1,王万发2,3,王宝利1,汪福顺4,李思亮1(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库溶解态与颗粒态碳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殷建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基于夏季风与夏季风降雨的思考[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谢妮,王丁浩,吕阳,高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酸腐蚀作用下川渝红层砂岩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窦斌,肖鹏,郑君,田红,崔国栋,吴天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二氧化碳爆破致裂激发干热岩储层作用效果[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陈华勇1,2,3,程佳敏1,3,张俊岭1,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多维度矿床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吴丰1,罗莹莹1,李昱翰2,杨宗恒2,张洪千2,刘建锋3,石祥超4(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盆地公山庙油田大安寨段湖相灰岩-页岩裂缝特征与测井识别[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覃星铭1,2,马国斌1,2,蒋忠诚3,4,胡宝清1,2,谢薇薇1,2,谭帅1,2,曹雨薇1,2(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樊燏1,常威2,魏世毅1,万军伟1,黄琨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聚龙山向斜三叠系含水层岩溶发育史及地下水流场控制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梁欣阳1,付德奎2,张宁1,高秋灵3,张雄华1,陈建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河南工程学院).川东北普光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岩溶段的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李长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圆满完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0周年校庆公告(第二号)[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王华(《地质科技通报》).履践致远,进而有为 ——《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寄语[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刘江霞,杨勇,禹华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科技通报》编辑部).继往开来,再谱华章 ——《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回顾及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陈泳霖1,2,王玺1,王艳慧1,姚帅1,白国典1,方怀宾1(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豫北林州地区鼓山阶底部碳同位素组成及演化趋势[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靳孟贵,张结,张志鑫,曹明达,黄鑫(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地下水硫酸盐溯源的进展、问题和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王焰新.星辰大海,筑梦未来 ——中国地质大学校庆暨《地质科技通报》刊庆专辑序[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孙中良1,2,3,4,王芙蓉5,韩元佳5,侯宇光5,何生5,郑有恒6,吴世强6(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潜江凹陷盐间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分形表征与评价[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4期
  • 张七道1,2,肖长源1,李致伟1,李锁明1,孙建勋1,田瑜峰1,李金旺1,李辰1(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黔西北普宜地区富关键金属元素硫铁矿地质、地球化学和S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成因的约束[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4期
  • 李琬钰,周建伟,贾晓岑,唐沛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南锡矿山锑矿区水环境中DOM三维荧光特征及其对锑污染的指示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0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