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俊龙(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多感知博物馆研究的前沿追踪与探析[J].博物院,2022,第3期
  • 高山流水(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中国共产党利用伪装本开展抗战宣传工作浅析——以《大东亚战争下的国际情势》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徐进,王晨辰(金华市博物馆).单一类器物展览的多学科策展路径研究——以“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汤沄,程鹏,郭俊谷,郑晴,刘成科(OF COURSE科技艺术有限公司).基于交互、沉浸与生成艺术的博物馆个人体验装置设计初探——以苏绣艺术博物馆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戴若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民族文物藏品数字化信息的拓展与叙事性展现[J].博物院,2022,第3期
  • 孙瀚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描述、推理和想象——考古故事的合理性[J].博物院,2022,第3期
  • 黎筱筱1,曹雅琪2(北京大地风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大明宫书院).从文博场馆到文化社区——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运营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试论遗址博物馆与遗址公园的关系[J].博物院,2022,第3期
  • 杨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物馆联盟:基于亚文化视角的现状观察与建设原则[J].博物院,2022,第3期
  • 王月芳(故宫博物院).博物馆知识产权保护与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冲突和平衡[J].博物院,2022,第3期
  • 李无言(上海科技馆).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完善路径初探[J].博物院,2022,第3期
  • 王显国(首都博物馆).清末民初北京地区银元的兴起、盛行及其原因[J].博物院,2022,第3期
  • 张娜(故宫博物院).“云展览”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探索——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郭彦麦,江其永,周方园,路鹤鸣,张晓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物馆公共餐饮服务研究[J].博物院,2022,第3期
  • 张彤(故宫博物院).明代彩漆描金柜的制作工艺研究[J].博物院,2022,第3期
  • 刘翔(天津博物馆).民国时期天津博物院社会教育职能的实践[J].博物院,2022,第3期
  • 崔佳(上海博物馆).探论藏品的科学排架——以青铜文物排架实践为例[J].博物院,2022,第3期
  • 史勇(甘肃省文物局).试论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历史记忆的保存与展示[J].博物院,2022,第3期
  • 孔达(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多元”与“一体”——博物馆国际展览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J].博物院,2022,第2期
  • 武望婷,张哿(首都博物馆).博物馆文保区功能需求研究——以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为例[J].博物院,2022,第2期
  • 方茜茜1,黄韧1,周静2(广州南方学院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工矿城镇文化遗产资源活化——以巴克维尔国家历史城镇互动博物馆为例[J].博物院,2022,第2期
  • 侯海洋(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从上方山永慈寺碑刻看万历初年冯保宦官群体在京的佛事活动[J].博物院,2022,第2期
  • 张力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博物”与“明志”——一座民间博物馆的道德关怀[J].博物院,2022,第2期
  • 周婷婷(中国民族博物馆).文物管理规制在民族文物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的定向作用[J].博物院,2022,第2期
  • 张丽华(四川博物院).博物馆借展文物点交的规范化[J].博物院,2022,第2期
  • 吕雪菲(中国国家博物馆).手迹文物临摹复制中飞白的制作工艺研究[J].博物院,2022,第2期
  • 孙勐(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出土汉晋时期铜镜概说[J].博物院,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