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晶1,刘昌玉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古西亚与南亚的印章交流互鉴[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戴裕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竹印创作浅谈——由吴让之《方竹四面印》引发的思考[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杨鹰(大连交通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大连印社).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狩猎和争斗题材滚印丛论[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黄婉佳(长安大学人文学院).论书法的“文”“质”及美学内涵—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例[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陈天镜(江苏省篆刻研究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文人用印基本原则的确立——论宋元时期“印化”观念的发生[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蒋七二(云南印社理论部).汉代虎肖形印及其所反映的观念[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张钰霖(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两宋金石风尚及在江南地区的早期流变[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徐兴无1,蒲柏林2(南京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自用印探源[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刘开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论吴昌硕篆刻在日本的影响[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赵明(郑州大学书法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跨文化传播中接受差异性研究——以中、日对王铎书风认知比较为例[J].西泠艺丛,2023,第8期
-
郑志群(西泠印社;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金石文化研究院).济宁汉魏碑刻的历史表现与当代价值略论[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李柯霖1,刘昕2(上海书画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汉官私印泥封考略》的多线编纂与校补——以“上图稿本”和“潍坊稿本”为中心[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范正红(西泠印社;山东印社;山东财经大学).关于碑、汉碑及济宁汉碑[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耿鑫(西泠印社出版社).浅析明末清初自刻印谱对日本印坛的影响与意义——以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所藏《酣古集印谱》[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杨国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秋影满庭:论黄易对济宁金石之贡献[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陈振濂.中国济宁·首届金石文化全国名家艺术展序[J].西泠艺丛,2023,第7期
-
田卫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创院).向敦煌回归,从西北出发——20世纪中国美术的精神转向[J].西泠艺丛,2023,第6期
-
漆子扬(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清代朴学大师邢澍书法及手札考述[J].西泠艺丛,2023,第6期
-
白旭东(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敦煌中国画研究院).传承再生:从敦煌艺术到敦煌数字艺术[J].西泠艺丛,2023,第6期
-
林伯强(中国美术学院).周之冕“钩花点叶”画法溯源考略[J].西泠艺丛,2023,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