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柏刚(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文学批评研究所).新媒介时代的新生态文学批评 ——《作品》评刊团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启示与影响[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王晓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空间诗学:一个研究札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陈林侠(中山大学中文系).生存的三个层面与文学的边缘化[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郑小琼(广东省作家协会《作品》杂志社).诗歌之道[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刘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经典重读:贾平凹的“商州系列”[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邓一光(深圳市文联文创室).对大湾区语言文字历史和现状的一点观察 ——在“个体与命运共同体:大湾区文学的多种可能”对话活动上的发言[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从“空”到“无”:鲁迅的生命哲学及自我超越[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李浩(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师范大学).再谈“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李俏梅(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左翼导向与市民经验的融合 ——论黄谷柳《虾球传》的文学史价值生成[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黎雄才.远行图[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从凝视到再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程继龙(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远方的实现,及重新想象诗歌 ——评郑小琼诗集《行旅》[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王金胜(青岛大学文学院).历史、怀旧与现实主义的文学力量 ——刘庆邦《女工绘》与1980年代以来的“历史”叙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周筱静1,徐俊2(美国太平洋大学英美文学系;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我们时代的音符:郑小琼的诗歌[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何言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必要的“状态” ——杨克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贺仲明.编后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许再佳(韩山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略论20世纪初留日知识分子与岭东早期新思想的传播[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赵目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深圳文学研究中心).论蔡东的小说美学及其创作实践 ——以小说集《我想要的一天》为中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陈国恩(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人民性与个性化融通的文学批评的当代性[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徐妍,王文文(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观念史视阈下陈诗哥的童话观:与“众”不同、汇入“本源”[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阴志科(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批评的当代性与未来性谈片[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朱彤(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建人与生活的可能 ——以蔡东小说《天元》为中心的讨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刘海涛(湛江科技学院).文体创新的深度与广度 ——2020年中国的小小说[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与深圳的一见如故和如鱼得水 ——蔡东小说阅读断想[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俞莉(深圳市华侨城中学).古典的气质,现代的内核 ——蔡东小说漫谈[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刘卫国(中山大学中文系).“一个新的世代的先影” ——丘东平新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黄景忠(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论洪灵菲的创作转向[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