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葆华1,2,3,4,刘恩泽3(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数据挖掘与计算传播”人文社科融合创新团队).新传播形态下中国地县级受众的媒介使用与新闻消费[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王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现代广告研究中心).生态、系统、核心:人工智能内容营销体系构建[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蒋俏蕾,张自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媒体时代的决策与素养:媒介可供性与分布式认知[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郑素侠,李雪丽(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媒介的乡村超市:聚合、联结与关系再生产——基于一个中部乡村的田野考察[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涂凌波1,2,梁轩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空间、媒介与身体:一项基于城市公园广播实践的田野考察[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郭琳1,2,龙小农3,4(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数字传播时代的国家治理与群体认同:历史变迁理论的视角[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郑志亮1,袁志恒2,傅柏燃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融合出版时代纸质图书交互体验式阅读的建构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梁君健,黄一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键的技术: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应对技术变迁[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李星儒(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全媒体时代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郭艳民1,刘培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传播系).媒介进化论视域下的VR现场直播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冯强1,陈婧之2(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庸逝世”议题的媒体报道与记忆叙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3期
  • 沈浩,袁璐(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媒时代我国国际传播的媒介特性与技术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杨凤娇,宋一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融媒体报道中的音频创新——基于对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作品的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郭小平,李林蔚(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娱乐教育视角下健康类真人秀的模式创新研究——以奈飞视频节目《自闭症也有爱》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池建宇,李写真(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距离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基于奥斯卡评奖结果的审视与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雷跃捷1,2,侯璐1(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后疫情时代建设性新闻对社会心理的调节与引导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韩霄,张承祖(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回归传播本身:后人类时代社交机器人的阐释逻辑与理论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陈积银1,李月1,聂汉林2(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球新闻数据可视化实践研究——基于2021年西格玛数据新闻奖作品的内容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赵春华,张雨濛,龚俊杰(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数字化动漫的视觉语言与东方意境构建[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丰瑞1,2,李昊隆3(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从“知识共同体”到“情感共同体”:“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留学生项目”的教育理念探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李玲飞(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社交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在Facebook上的国际传播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王娟,华伊然(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主流媒体英文网站的国际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新华网“视频与生活”栏目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黄佩1,2,贾文颖3(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教育报刊社海外传播中心).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与算法偏向[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崔林,吴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区县融媒体的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定位与服务拓展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何国平,袁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基于媒介与社交赋能视角的老年人健康感知影响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张锐,张美伦(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智能媒体创新感知与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基于187位传媒从业者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付海钲(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命运与共”语境下中国国际传播路径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李艾珂1,殷乐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译创”原则和策略探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2期
  • 杨健,王玲(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论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研究的图像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1期
  • 郑亚楠(浙江传媒学院).新文科视域下新闻传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建设目标[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