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付晓光,黄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网络媒介治理认知与参与动机研究——基于521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调研[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李岭涛1,尹素伟2(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北京冬奥会媒介技术应用看传播形态演进趋势[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周庆安1,李涵沁2(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集体共识、知识生产与分众对话:全球话语竞争背景下的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新思路[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郭艳民1,阎旭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能指的多样性与所指的时代性:符号学视角下的历史人文纪录片解读[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肖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初内涵与现实价值:哈拉维“赛博格”的概念史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张绍刚,王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后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喜剧网综的符号表征、创作逻辑和文化困境[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3期
  • 席志武1,2,范龙燕1,于瑞3(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昌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境传播中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县级融媒体中心招聘需求对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基于2022年240则县级融媒体中心招聘信息文本的词频考察[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赵淑萍,吕佳(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创新与共融:数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云端传播”的技术赋能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牛慧清1,吴馥梅2(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生命叙事·价值感召·情感治愈——纪实性人物访谈节目的生产逻辑与实践反思[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戴楠(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广播电视学教研室).全球疫情背景下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功能探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李鲤,苏晓蕊(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疾病的化约化:数据新闻对疾病议题的呈现与遮蔽[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王洪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构建非遗全媒体传播的结构、方法、路径与创新思维[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王长潇1,杨立奇2,王蕊雷2(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来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玩会儿手机再睡?——基于手机依赖的睡前拖延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张媛,邓代玲(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微观、交叉与多元化:老年群体媒介使用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1)[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杨洋(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的构建[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黄艳(复旦大学;池州学院传播生态与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作为媒介环境的网络音频进化:媒介逻辑、传播路径与融合趋向[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孟雪1,张国涛2(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现实题材电视剧对外传播的的方向与进路[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邹欣1,2,宋思宇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计算传播系;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女性独白中的凝视:视觉消费中的身份认同[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王晓红1,2,张辰1(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情境信息的协同构建:基于危机事件中的共享文档功能考察[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杨凤娇,陈飞扬(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大学生社交网络礼仪认知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任雄飞(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背景下的媒介说服转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庞亮1,2,杨洋3,4(中国传媒大学;山西传媒学院;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80后”的的集体记忆书写及其身份认同建构:以“翻红”歌手偶像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臧志彭1,林文萍2(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创作激励、生态治理与用户黏性——基于SOR模型的平台可供性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2期
  • 杨健,王玲(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晋察冀画刊》与解放区红色影像风格的形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丁汉青,周柯宇,蔡华丽(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趋同与分野:美英法主流媒体涉华舆论场动态分析——基于《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世界报》的比较[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张秀丽1,韩立新2(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30年:知识逻辑与创新取向[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钟新1,2,沈静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从视觉吸引到情感凝聚:国家形象视角下可爱传播策略分析——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董军(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他者化”的陷阱:英美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崛起(1990—2019)[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杨琳1,许楠2(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发展研究的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 涂凌波1,2,3,边歌1(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视野下广播电视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