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市、区级非遗项目调研报告[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2期
  • 毛晓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城市化进程中剪纸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基于对长清剪纸的田野考察[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刘玉颖(河北师范大学).独联体国家非遗保护合作机制研究[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林加(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中小学“非遗进校园”课程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赵慧杰,萧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传统节日类非遗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实践及其思考——以甘肃西和乞巧节为例[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史晓燕,徐英(上海市园南中学).传承与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黄道婆棉纺文化的传承”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助计划及其实施[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王隶(上海市朝阳中学).上海市朝阳中学“打花棍”进校园的实践探索[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李陀.我的朋友“冯·唐·吉诃德”——冯骥才印象记[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苏长鸿(常熟世界联合学院中文系).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以文.冯乐耘和他的榫卯作品[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吴鹏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保护:全民的自觉行动[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张新(上海市档案局综合规划处).60年前的上海越剧进京[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王立强(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篆刻专业组).关于上海市“篆刻艺术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的调研报告[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傅晓红(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市华泾镇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传承与传播[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董莹(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市四平街道元宵行街会民俗文化活动[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姚争(加中文化艺术协会;加拿大首都地区和平统一中国促进会).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中国非遗在渥太华[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阿庄.一幅老上海石库门弄堂的长卷风情画——读董鸣亭“上海十八”系列石库门纪实文集[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褚伯承(上海沪剧院;上海戏剧文学学会).如梦瑰丽的艺术人生——记沪剧袁派艺术开创人袁滨忠[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郑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公共文化研究室).构筑上海非遗保护传承的法治保障——《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的一种解读[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中国民俗学会).主持人的话[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简介[J].非遗传承研究,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