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蒋凡(浙大城市学院).近代西方人在华建立自然史博物馆类型及目的取向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2期
  • 王立文,崔胜玉(中国科技馆).以展览主题为核心的展览策划与实践 ——“守护地球家园”常设展览策展记[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2期
  • 谌璐琳.科技博物馆与数字化[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2期
  • 丁翠珍(重庆自然博物馆).月明黛眼蝶——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2期
  • 蔡文东1,王美力2,刘巍2,刘琦2(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中国科技馆).我国科技馆“十四五”发展对策研究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刘玉花,谌璐琳,莫小丹(中国科技馆).新格局下科技馆体系共建共享机制研究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常娟,徐威聪,郗凯宁,范家旭(中国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项目创新升级的思考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曲晓亮,齐欣,张彩霞(中国科技馆).“连接·共享·服务”理念下的全国科技馆联动发展路径研究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马宇罡1,赵洋1,苑楠2,莫小丹2,刘玉花2,刘琦2(中国科技馆科研管理部;中国科技馆).打造新时代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核心阵地 ——《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编制与思考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任贺春,赵铮(中国科学技术馆).智慧服务 智慧管理 智慧共享 ——数字科技馆转型升级促进科技馆体系智慧化发展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刘媛媛,杨栋(中国科技馆).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的实践与探索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唐罡(中国科技馆).流动科普资源库建设应用探究与实践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刘渤1,曹朋2(中国科技馆人力资源部(离退办);中国科技馆).现代科技馆体系人才队伍发展策略研究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彭禹1,田园心语1,郑娅峰2,郑永和1(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新方向 ——基于《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展望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卢金贵,邱银忠,胡华,郭羽丰(广东科学中心).高质量展览创新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以广东科学中心展览研发创新实践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柏劲松1,2,罗季峰2,李嘉3,袁媛4,曹晓翔3,陈俊5(合肥市科协;合肥科技馆;合肥科技馆展品研发部;合肥科技馆展览教育部;合肥科技馆办公室).展览展品创新开发对支撑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以合肥科技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黄星华1,2,覃依3(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科技馆办公室).联动共享推动科技馆活动价值延伸 ——广西科技馆特色品牌活动案例分析[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刘萱,任鹏(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遨博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 ——现代科技馆体系实现科学文化价值引领的思考①[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赵洋.专刊导读[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王小明(上海科技馆).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构建高质量、高效能的现代科技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张健(中国科技馆).中国流动科技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张健(中国科技馆).科普大篷车[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 赵铮(中国科技馆).中国数字科技馆[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