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小丽,刘洪睿(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海床响应特征的有限体积法数值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张佳琳,张文清,夏浩峰,管长龙(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以“鲇鱼”台风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胡德高,万云强,方栋梁,叶鑫,徐向,邢磊,崔志恒,张洪茂(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盆地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特征及演化模式[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王继隆,刘伟,杨文波,李培伦,唐富江,鲁万桥,杨健,姜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渔业遥感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大麻哈鱼生境履历分析及其在群组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单治钢,李阳,王栋,董友扣(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近海滑坡冲击桩体的数值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张昊天,刘敬武,李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春季西南极洲云相态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南半球环状模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10期
  • 郑中强1,姚志鹏1,常宗瑜1,2(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基于非线性能量阱的随机波浪载荷下导管架海洋平台的振动控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陈晨1,杨湘君1,崔雯瑶2,张蒙生3,于子山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年次级生产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于鹏1,刘灿1,刘红军1,2,于雅琼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粉土-钢界面大型剪切试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詹启鹏1,董建宇1,孙昕1,张宇洋1,李文涛1,张沛东1,张秀梅2,3(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莱州湾芙蓉岛海域不同材质鱼礁生物附着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李金库,于朋,温海深,齐鑫,孙冬磊,王灵钰,李昀(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花鲈aqp3a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渗透调节功能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贾越钧,郭海燕,崔鹏,白永庆(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非粘结柔性立管螺旋键缠绕角度敏感性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张波1,2,3,马曼曼1,2,3,孙宇航1,3,冯文荣1,3,米铁柱1,2,3,甄毓1,2,3(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颗粒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张若军,张垒(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S分布时滞静态神经网络的全局渐近同步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陈莉1,2,蔡文倩2,韩雪萌1,2,雷坤2(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镉对渤海本地种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海水水质基准推导[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张德梅1,李佳1,2,华尔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与网筛孔径相关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以砂质潮间带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何万利,杨华臣,张建中(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使用回折波走时数据的起伏地表速度建模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曹川川1,陈戈1,2,杨杰1,2(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工程部).南中国海试验区海浪模式的长时效预报检验[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张志伟1,2,李昀英1,陈广超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92192部队).一次典型层积云发展-消亡过程对东海黑潮海洋锋响应的个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高凯梦,孙世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中国沿海三井卷曲纽虫的分布与COI序列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孙波1,李春虎1,2,袁国峰1,王亮1,李子真1,李栋3,郑锐1,侯立威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威海普益船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光催化/VUV/海水吸收协同用于舰船烟气脱硫脱硝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9期
  • 赵祥1,郑建1,高天翔2,宋娜1(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黄姑鱼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周鑫1,王文静1,李杨1,孟庆生1,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微动探测技术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郭智俐1,2,李苓2,刘晓月2,李敬2,曹晓燕1,3,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实验室).两种铁氧化物对无机磷的吸附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刘俊超1,贾明秀2,冯卫东2,刘长东1,黄六一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基于RF和GAM模型的南极磷虾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李瑞,黄小云,臧晓南,尚孟慧,毕莹,徐晓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院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龙须菜血红素加氧酶138位亮氨酸突变对藻红胆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于佳1,2,匡鲁璐1,2,王巧晗1,2,刘岩1,2,宫庆礼1,2,李景玉1,2(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漂浮型铜藻与养殖裙带菜的光合作用、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差异及其在两种藻竞争中的作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安万博,郭海燕,刘震(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内波流场中悬链线立管涡激振动数值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荆纬,李浩,咸琳涛,刘源,郭忠文(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强化学习的自动帆船路径规划算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 刘腾腾1,2,曹川川1,2,韩勇1,2,陈戈1,2(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与数值模拟实验室).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浪SAR图像分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