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于凯伦,彭旭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傍针刺联合艾灸治疗髂胫束综合征14例[J].中国针灸,2022,第11期
  • 焦玥1,2,韩颖2,周劲草2,张金铃2,赵亚楠2,荣培晶2(清华大学医院中医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耳针疗法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周钰点,杨姝瑞,王雅媛,卢威,陈丽,梁凤霞(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肠道炎性反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杨莉,许焕芳,勾明会,杨会生,丰逸轩,刘思雨,房繄恭(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调经促孕针法治疗卵巢功能衰退性疾病的应用探析[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胡钧1,李建兵2,盛艳2,徐斌1(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盛灿若针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经验[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高玲1,谢峦1,李相良2,施镇国2,金海鹏2(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厦门市中医院康复科).耳穴磁贴联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武明霞1,盛茹雅2,孙冬玮1,鲁海3,张春红1,3(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针灸科;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盘龙刺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刘姗姗1,魏翔宇2,罗诗蕾2,严天玮1,马文1,沈卫东1,詹松华2,王波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放射科).针刺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吕莹,戴德纯,姜慧娜,沈晓敏,陆金超(昆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特性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李金牛1,李佳1,刘洁2,陈捷1,田浩辰1,丁莎1(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北京市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冲疏肝法分期辨证针刺治疗经行头痛: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郑奥特1,刘昊2,周巍1,王宏伟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麻醉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电针百会、四神聪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周婷1,朱丹2,许辛寅1,3,罗志辉1,顾骁磊1,陈佳1,陈子琴1,陈贝1,张艳琳1,王昆秀1,闫鹏4,陈松1,5,6(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省中医院眼科;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基于“标本根结”理论揿针治疗干眼: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曾春利1,2,彭拥军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盐城市中医院肺病科).“三位一体”法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5例[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苏健,刘爱平,陈熙洋,周其璋,李大刚,陈世忠(中山市中医院骨四科).毫火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PVP术后伴肋间神经痛30例[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陈广烈1,刘昊2(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针灸推拿门诊;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针灸科).基于“天牖五部”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51例[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钟腾辉1,赵吉平1,秦佳欣1,曾炜美1,王舢泽2,杨超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足三阴经经络诊察阳性反应研究[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王金海1,王娜娜2,袁博3,何文洁2,杜小正2,姜华1,赵敏1,彭晓云4(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临床中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基于IL-1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电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炎机制[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陈少宗1,巩昌镇2,景向红1,3,方剑乔1,4,刘保延1,3(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院;美国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论不同时期针灸国际化的基本规律——兼论针灸的后国际化带来的思考[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王锐卿1,贾春生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现代针灸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基本框架构想[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林滢,屠建锋,王丽琼,石广霞,杨静雯,李鹤文,齐翎羽,于芳婷,康思博,刘存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创新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患者及公众参与”(PPI)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 粟胜勇1,林欣颖2,林媛媛2,张熙1,潘珊娜2,蒋芳幸2,许铱杨2,王甜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牵张电针”:一种新型电针连接方式[J].中国针灸,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