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韩雪蕾1,2,3,王咏青1,3,纪旭鹏4,纪凡华2,韩风军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聊城市气象局;南京大气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烟台市气象局).一次大气河背景下华北地区暴雨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王凯1,齐铎2,高丽1,翁之梅1(台州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台).浙东地形对台风“利奇马”极端降水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王丽芳1,张雪蓉2,3,廖一帆4,濮梅娟4,5(嘉定区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台).一次秋季台风倒槽大暴雨过程诊断及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朱义青,高安春(临沂市气象局).山东一次飑线过程的闪电特征和大风形成机制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范根昌,樊嵘,王梧熠(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北省双线偏振雷达数据质量分析和衰减订正[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郭小浩1,何琰1,曹舒娅1,赵静娴2,吴玥1,李睿1,陈纾杨1(苏州市气象局;吴中区气象局).台风“利奇马”期间苏州大暴雨物理量诊断和微物理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任菊章1,琚建华1,米瑞芝2,段长春1,陶云1(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台).亚洲热带夏季风指数与中国南方降水的关系[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倪钟萍1,王鹏1,黄晓龙2,曹翔3(路桥区气象局;台州市气象局;乐清市气象局).台风“利奇马”与“云娜”对浙江风雨影响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汪婷1,包云轩2,陈粲2,唐倩2,吴俊梅1,夏蕴玉1(昆山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昆山市暴雨短历时设计雨型的推求[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万小雁1,何萍2,陈莹1,朱宁宁1,郑峰2,3(苍南县气象局;温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温州预报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乐清以北登陆台风“利奇马”和“阿贝”造成温州强降水差异的环境场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邱粲1,2,陈艳春1,刘焕彬1,李娟1,曹洁1(山东省气候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山东省区域性暴雨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个例分析—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例[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任兴宇,肖天贵,汤志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8年8月徐州一次龙卷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李欣,张璐,江敦双(青岛市气象台).青岛地区暖区暴雨特征研究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王晓东1,曹雯1,伍琼1,岳伟1,段春锋2(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农业生态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气候中心).黄淮地区辐射模型适用性评价及参数优化[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孙玮1,牛生杰1,2,王天舒1,王元1,李遥1,张璐瑶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一次重霾天气纳米气溶胶观测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汪甫1,2,郭建茂1,叶晓歆3,胡康3,林嘉宝2,赵奕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昌市气象局;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江西省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机理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2期
  • 沈艳秋,黄兴友,沈菲菲,沈妍琰,陈晓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基于雷达资料同化的飑线过程数值模拟试验研究[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张芯瑜1,张琪1,2,韩佳昊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基于SPI指数的当前及未来中国东北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蒲学敏,白爱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涡与西南涡相互作用引发MCC暴雨的形成机制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曹磊1,李永利2,余予1,李艳3,任芝花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南方地区1961—2018年冬春季低温连阴雨过程时空变化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武威1,2,3,顾佳佳1,2,3(漯河市气象局;沙颍河流域气象中心;漯河市雾霾监测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次极端降水的中尺度雨团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梅平1,张强2,邹旭恺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区域暴雨强度等级综合评估研究—以长江中下游为例[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游振宇,刘世淦,王轩同,任雪娟(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ENSO对冬季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及大气河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谌志刚1,李海燕2,肖柳斯2,傅佩玲2,周芯玉2(广州市气象局;广州市气象台).两次台风衍生龙卷的环境背景和雷达特征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陈燕1,周学东1,汪宁1,惠品宏1,朱焱2(江苏省气候中心;苏州市气象局).高温和台风影响下的苏州城市粗糙子层湍流通量特征[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秦润天1,2,朱益民1,钱景3,陈晓颖1(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解放军31700部队;解放军63686部队).冬季北太平洋多尺度水汽输送和大气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DO和ENSO的联系[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宋静,傅文伶(民航西南空管局).双流机场“7.21”暴雨微物理特征及触发维持机制分析[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 范学伟1,郑有飞2,王立稳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基于Himawari-8气象卫星的东亚夏季冰云云顶特征分布[J].气象科学,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