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段汀1,陈权亮1,廖雨静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21.7”郑州极端暴雨的形成过程及致灾机理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李晨曦1,2,曾子旋2,3,洪海旭2,3,张梦琪2,孙建奇2,3,华维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春季极端连续无雨日与前冬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的可能联系[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张宏群1,陈思1,周望2,张晓宇3,刘开辉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雨滴谱函数拟合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王惠颖1,2,祖繁2,袁成松2,包云轩1,2,吴泓2,褚进华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前散式和透射式能见度仪的综合观测试验及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钟校尧,余锦华,欧立健,张旭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El Ni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差异性[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史楠1,王召民1,2,何海伦3(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夏季进入北极温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傅良1,罗玲1,张玉静2,娄小芬1,钱浩1(浙江省气象台;杭州市气象局).ECMWF极端天气指数在华东台风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和检验[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包歆莹1,曾燕2,3,4,邱新法1,施国萍5,徐震宇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基于GridMet模型的浙江省气候宜居性评价[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童颖睿,闵锦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微物理方案参数扰动对华北“7.20”暴雨的集合预报试验[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武略1,焦瑞莉1,王毅2,夏江江3,4,严中伟3,4,李昊辰5,6(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理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地区体感温度误差订正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白慧1,2,向波3,吴战平1,2,罗阳欢4(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气候中心;贵州省气候中心).MJO活动轨迹对贵州区域强降水过程延伸期预报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李俊杰1,2,王卫红1,3,冉茂莹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巴中市应急管理局;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丘陵地区降水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阈值分析 ——以巴中市恩阳区为例[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楚翠姣1,2,江飞3,孙旭光2,梁进1,蒋益荃2,秦艳红1(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期江苏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董新宁1,向波1,周杰1,李永华1,曾春芬2(重庆市气候中心;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在重庆夏季旱涝预测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史达伟1,张静2,曹庆3,李超2,朱云凤1(连云港市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台;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基于决策树算法的海州湾地区海雾预测[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黄丁安1,卢楚翰1,孔阳1,信飞2,秦育婧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气候中心).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6月江淮区域水汽源汇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刘伟1,2,李艳1,3,杜钦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呼伦贝尔市气象台;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WRF/CALMET/BP预报系统对内陆山区风电场的一次滚动预报检验[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杨敏1,黄兴友2,赵泉钦1,张正1,杨恒祥1,周红根1(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双频毫米波雷达反演云微物理参数的模拟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王晨1,赵坤1,朱科锋2,傅佩玲3,陈炳洪3,杨正玮1(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广州市气象台).EnKF循环同化相控阵雷达数据与变分雷达反演方法的对比研究:对一次台风外围龙卷个例的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余世旺,张立凤,王羱(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一次东移西南涡过程的平流层重力波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刘伟,车康利,罗斯元,刘莎,贾植杰,李逢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80—2017年四川省气候变化综合区划[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李美颖1,李艳1,林曲凤2,向纯怡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烟台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纬度高空槽—台风相互作用对台风“利奇马”远距离暴雨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唐晨凯1,曾燕2,3,4,施国萍5,徐金勤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区三种地表反照率产品比较[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周俊菊,冯炜,向鹃,黄美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基于SPEI指数的近58 a甘肃省干旱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周舟1,王艳君1,黄金龙1,吕嫣冉1,姜彤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中心/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区域近57 a干旱事件及其人口暴露度特征[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 解妍琼1,张云1,杨波1,王佳2,王亚1,张鹏3(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教研保障中心).基于温度层强回波区域面积的天气雷达雷暴自动识别方法[J].气象科学,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