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国胜(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话语演变[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李辉(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性探析[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张耀灿,孙清华(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律性探索与遵循[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性探源[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贺来1,2,郑琳琳2(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市场理性”和“社会理性”关系的重构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戴长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中国实践[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魏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类”的危机与社会关系的生成逻辑[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袁正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变革[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刘震,张立榕(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数据所有权结构探析[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陈波,张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美国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基于市场、政府、家庭三维一体的视角[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方长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平发展与新型国际关系构建[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方长平.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本刊资料室.《教学与研究》2022年总目录[J].教学与研究,2022,第12期
-
黄再胜(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算法控制、“自我剥削”与数字劳动的时空修复——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LPT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2,第11期
-
刘同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深意[J].教学与研究,2022,第11期
-
张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意蕴[J].教学与研究,2022,第11期
-
张飞岸1,2,李海林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共产党“人民”概念的历史政治学考察[J].教学与研究,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