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昊旻1,李安1,2,张世民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冲沟右旋水平位错的安丘-莒县断裂地震特征位移分析[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周少辉1,蒋海昆2,李健3,曲均浩1,郑晨晨1,李亚军1,张志慧1,郭宗斌1(山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海南省地震局).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事件分类识别 ——以山东地震台网记录为例[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唐茂云1,2,刘静3,李翠平1,王伟4,张金玉4,许强5(重庆市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分室).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新生代盆地古高度重建研究与进展[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刘瑞春1,2,3,张锦1,郭文峰2,3,陈慧2,3,郑亚迪2,3,成诚2,3(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鄂尔多斯块体东南缘现今的变形特征与构造模式探讨[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戴勇,高立新,杨彦明,魏建民,格根(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地电阻率变化成因分析 ——以宝昌台为例[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赵启光,孙业君,耘杨伟林,顾勤平,孟科,杨浩(江苏省地震局).高邮-宝应MS4.9地震的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常祖峰1,常昊1,毛泽斌1,罗林1,王琦2(云南省地震局;盈江县防震减灾局).中缅交界苏典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及意义[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哈广浩1,任治坤1,刘金瑞1,李智敏2,李正芳1,闵伟1,周本刚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震局).青海都兰地区夏日哈活动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董金元1,李传友1,郑文俊2,李涛1,李新男1,任光雪1,罗全星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柴达木盆地北缘石底泉背斜构造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贾蕊1,2,张国宏1,解朝娣2,单新建1,张迎峰1,李成龙1,黄自成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2019年巴基斯坦新米尔普尔M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苗树清,胡宗凯,张玲,杨海波,杨晓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洪积扇顶部活动走滑断裂的断错地貌分析 ——以新疆塔城盆地东缘阿合别斗河冲洪积扇为例[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李智敏1,李文巧2,李涛3,4,徐岳仁2,苏鹏3,郭鹏3,孙浩越3,哈广浩3,陈桂华3,袁兆德3,李忠武3,李鑫1,杨理臣1,马震1,姚生海1,熊仁伟2,张彦博2,盖海龙1,殷翔1,徐玮阳1,董金元2(青海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西藏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 地震的发震构造和地表破裂初步调查[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本刊编辑部.《地震地质》稿约[J].地震地质,2021,第3期
-
张文婷1,2,季灵运1,2,朱良玉1,2,蒋锋云1,2,徐晓雪1,2(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国家遥感中心地质灾害研究部).南天山前陆盆地的一次典型逆冲破裂事件 ——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刘代芹1,2,3,4,陈石5,6,王晓强2,3,4,张贝5,6,李杰2,3,4,吴传勇7,卢红艳5,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观测科学研究站;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伽师6.4级地震前后震源区视密度变化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郭志1,高星2,路珍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6.4地震的重定位及震源机制[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代成龙,张玲,梁诗明,张克亮,熊小慧,甘卫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亚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现今的走滑速率及其分段变化特征 ——基于GPS观测的深究[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周云1,2,潘正洋3,王卫民2,何建坤2,王洵2,李国辉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1998年以来伽师地震(MW≥6.0)应力相互作用与强震活动的关系[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王宏伟,温瑞智,任叶飞(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考虑区域特征的地震动模拟 ——以2020年伽师MS6.4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陈顺云1,宋春燕2,闫玮2,刘琼颖1,刘培洵1,卓燕群1,张智河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20年1月19日伽师MS6.4地震前后的基岩温度变化[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崔仁胜1,2,赵翠萍2,周连庆2,陈阳2(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张智河1,陈顺云2,刘培洵2,刘琼颖2(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恒流桥式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及其在热测应力中的意义[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姚远1,2,3,李涛1,3,刘奇3,邸宁3(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W6.0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特点[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张盛峰1,2,张永仙2,范晓易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江苏省地震局).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新疆伽师地区背景及触发地震活动的探讨[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本刊编辑部.《地震地质》稿约[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张迎峰1,单新建1,张国宏1,李成龙1,温少妍2,解全才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2020年MW6.0柯坪塔格地震的变形特征及其对周边地震危险性的启示[J].地震地质,2021,第2期
-
冯嘉辉1,陈立春2,1,王虎3,刘姣1,韩明明1,李彦宝1,高帅坡1,卢丽莉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石棉断裂的古地震[J].地震地质,2021,第1期
-
李世念1,2,马瑾1,汲云涛1,郭彦双1,刘力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亚失稳准动态及同震过程变形场时空演化特征 ——实验与分析[J].地震地质,2021,第1期
-
祁玉萍1,龙锋1,林圣杰1,肖本夫1,赵小艳2,王培玲3,冯建刚4(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青海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特征[J].地震地质,2021,第1期
-
张雯倩1,2,李霓1,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一种特殊的火山作用形式 ——射汽岩浆喷发作用[J].地震地质,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