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菲1,王伟君1,熊仁伟1,吕晓健1,闫坤2,孙鑫喆1,耿爽1,寇华东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江苏省泗阳浅层沉积结构的微动H/V谱比法探测[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张国庆,祝意青,梁伟锋(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青藏高原东缘扶边河断裂周边地壳密度及垂向构造应力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李梦圆1,蒋海昆2,宋金2,王锦红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西藏波密的地震活动及季节性降雨的触发作用[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韩静1,詹艳1,孙翔宇1,赵国泽1,刘雪华1,包雨鑫1,孙建宝1,彭远黔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局).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大地电磁数据特征及处理[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魏延坤,陈晓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不同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以玛多MS7.4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张赟昀1,王培杰2,陈小斌1,2,詹艳2,韩冰2,王立凤2,赵国泽2(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干扰环境下的大地电磁时间序列处理过程[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董泽义1,汤吉1,赵国泽1,陈小斌2,崔腾发3,韩冰1,姜峰4,王立凤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首都圈极低频电磁台网区地下电性结构探测[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范晔1,2,汤吉1,缪杰3,叶青2,崔腾发4,董泽义1,韩冰1,孙贵成5(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山东省地震局陵阳地震台;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承德地震监测中心站).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的电磁现象[J].地震地质,2022,第3期
-
刘小利1,2,夏涛1,刘静3,4,姚文倩3,徐晶5,邓德贝尔1,韩龙飞3,贾治革1,邵延秀3,王焱3,乐子扬2,高天琪2(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分布式同震地表裂缝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姚文倩1,王子君1,刘静1,2,刘小利3,韩龙飞1,邵延秀1,王文鑫1,徐晶4,秦可心1,高云鹏1,王焱1,李金阳1,曾宪阳2(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同震地表破裂长度的讨论[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韩龙飞1,刘静1,2,姚文倩1,王文鑫1,刘小利3,高云鹏1,邵延秀1,李金阳1(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21年玛多MW7.4地震震中区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及阶区内的分布式破裂讨论[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赵勇伟1,2,李霓1,2,陈正全1,2,王丽竹1,2,冯晶晶1,3,赵波1,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吉林长白山火山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海南峨蔓兵马角海岸火山地质特征与喷发灾害类型[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邵延秀1,刘静1,2,高云鹏1,王文鑫1,姚文倩1,韩龙飞1,刘志军1,邹小波3,王焱1,李云帅1,刘璐4(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兰州岩土地震研究所).同震地表破裂的位移测量与弥散变形分析 ——以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晓山1,2,万永革3,2(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防灾科技学院).汶川地震前震中周围地壳应力场及应力方向集中的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易虎1,2,詹文欢1,3,2,闵伟4,吴晓川1,李健1,冯英辞1,3,任治坤4(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小多道地震震源效果 在海域活动断裂探测中的对比研究[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余占洋1,2,沈旭章1,2,梁浩1,2,郑文俊1,2,刘旭宙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甘肃省地震局).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雨晴1,2,冯万鹏1,2,张培震1,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 ——以2019年M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亮,焦明若,钱蕊,张博,杨士超,邵媛媛(辽宁省地震局).利用双差地震成像方法反演辽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叶雨晖1,吴磊1,王依平1,楼谦谦2,陈力琦3,高石宝1,林秀斌1,程晓敢1,陈汉林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北阿尔金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刘代芹1,2,3,4,玄松柏5,陈石6,艾力夏提·玉山2,3,李杰2,3,4,王晓强2,3,李瑞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于高精度时变微重力方法研究呼图壁储气库地下介质密度变化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秦晶晶1,刘保金1,王志才2,酆少英1,邓小娟1,花鑫升1,李倩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山东省地震局).利用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安丘-莒县断裂板泉段的浅部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禹丹1,2,张景发1,田甜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敦化-密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航磁特征与深部构造[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文鑫1,邵延秀1,姚文倩1,刘静1,2,韩龙飞1,刘小利3,高云鹏1,王子君1,秦可心1,屠泓为4(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震局).基于摄影测量技术对玛多MW7.4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快速提取及三维结构的室内重建[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本刊编辑部.《地震地质》稿约[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王博1,2,周永胜1,钟骏2,胡小静3,张翔3,周青云3,李旭茂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滇西北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断层活动性的启示[J].地震地质,2022,第2期
-
梁宽1,何仲太1,2,3,姜文亮1,李永生1,刘泽民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1期
-
盖海龙,李智敏,姚生海,李鑫(青海省地震局).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初步调查研究[J].地震地质,2022,第1期
-
张致伟1,2;龙锋1;赵小艳3;王迪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云南省地震局).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地震地质,2022,第1期
-
黄帅堂1;常想德1;马建1;胡伟华1;任静2;刘建明1;张文秀1;赖爱京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阿克苏地震监测中心站).天山北麓库松木契克山山前断裂东段断层陡坎研究[J].地震地质,2022,第1期
-
闫小兵1,周永胜2,李自红1,扈桂让1,任瑞国1,郝雪景1(山西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浮山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与位移速率[J].地震地质,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