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代龙,雷芳,邹乔生,贺鹏,杨洪坤,樊高琼(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秸秆覆盖与施氮对丘陵旱地小麦根系构型改善及H+、NO3-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杨好1,黄衍焱1,易春霖1,石军2,谭楮湉1,任文芮1,王文明1(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厅市共建作物特色资源创制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稻Pi9位点6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冯潇,武朝升,杨玉玲,付丽霄,陈龙薇,汤晓智(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粮油质量安全控制及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不同盐离子对藜麦蛋白凝胶特性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周雷1,曲潇琳2,周涛3,马常宝2,李建兵2,龙怀玉1,徐爱国1,张认连1,李格4(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宁夏土壤颗粒组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殷子贺,杨成成,赵钰慧,赵丽,吕秀荣,杨振超,武永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开花期番茄circRNA的测序分析及功能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张泽源1,李玥2,赵文莎1,顾晶晶3,张傲琰1,张海龙1,宋鹏博1,吴建辉1,张传量1,宋全昊4,简俊涛5,孙道杰1,王兴荣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洛阳市农林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的开发[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1期
-
郭戎博1,李国栋1,潘梦雨1,郑险峰1,王朝辉1,2,何刚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秸秆还田与施氮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组分和团聚体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孟庆雷,殷宇翔,王煜昊(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我国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脱钩效应及绩效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彭湃,王晓龙,马兰,邹晓阳,马倩莹,张心语,李小平,胡新中(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燕麦麸粉和苦荞皮粉的添加对小麦面条结构、蒸煮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曾健1,王茹梦1,龚盼1,杨潇1,尹晓奇1,李江鹤1,陈世龙1,姚蕾1,宋海星1,康雷2,张振华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芥菜型油菜苗期氮效率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樊自尧1,李奎1,李家洋2,黄三文1,3(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稻薯猪”生态循环农业的设想[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卢艳清,林燕金,王贤达,卢新坤(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柚裂果相关的基因[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王超慧,孙喜,王强刚,刘芮兵,李妮,杨小军,刘艳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地塞米松诱导肉鸡脂肪肝模型的构建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唐伟,张成玲,杨冬静,马居奎,陈晶伟,高方园,谢逸萍,孙厚俊(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甘薯育种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我国甘薯E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荧光定量检测技术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黄帮超1,陶有凤1,秦琴1,2,李卉1,周中林1,郭金岳1,邓田田1,雷小龙1,孙博腾1,周高子1,贾媛丽1,任万军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机插杂交稻制种异交结实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刘梦1,2,张垚1,葛均筑1,杨永安3,吴锡冬1,侯海鹏4(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不同降雨年型施氮量对延迟收获夏玉米产量、强弱势粒形态与粒重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王丹丹,陈焕轩,张翀,巨晓棠(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中国玉米百千克籽粒地上部吸氮量的空间差异及驱动因素[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韩晓文1,韩硕1,胡义锋2,王梦如1,陈中义1,朱永兴1,尹军良1(长江大学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喜旱莲子草AP2/E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除草剂胁迫下的表达模式[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杨丽1,曹洪波1,张学英1,翟含含2,李辛淼1,彭佳伟1,田义3,陈海江1(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河北省山区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桃生长势相关基因PpSAUR73功能鉴定[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苏佳,赵炜,刘丹,王嘉,白洪旭,吴华伟,薛青红,陈晓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外源性马立克氏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董继梓,陈林渠,郭浩儒,张梦宇,刘志霄,韩磊,田赵飒爽,徐宁浩,郭庆杰,黄振洁,杨傲宇,赵春华,吴永振,孙晗,秦冉,崔法(鲁东大学农学院/山东省高等学校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重点实验室).小麦穗长主效QTL—qSl-2D的遗传和育种选择效应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秦娜,付森杰,朱灿灿,代书桃,宋迎辉,魏昕,王春义,叶珍言,李君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谷子苗期耐低氮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20期
-
滕云飞1,尚斌1,陶秀萍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节能与废弃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猪粪沼液对设施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19期
-
史鑫蕊,韩百书,王紫芊,张媛铃,李萍,宗毓铮,张东升,高志强,郝兴宇(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基于APSIM模型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熟性北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19期
-
尹泽润1,盛浩1,刘鑫1,肖华翠1,张丽娜1,李源钊1,田宇1,周萍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双季稻酸紫泥田土壤健康对连续单施有机肥、石灰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19期
-
张灵菲1,2,马垒2,李玉东2,郑福丽2,魏建林2,谭德水2,崔秀敏1,李燕2(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有机物料与化肥长期配施对小麦玉米轮作潮土细菌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19期
-
梅秀文,祝腾霄,李玉萍,李双异,孙良杰,安婷婷,汪景宽(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不同施肥下根际沉积对秸秆碳氮在土壤剖面中固存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23,第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