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潮1,朱玉琴1,刘丽平2,全恒3,潘媛1(贺州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教务处c.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贺州市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新动向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杨氏检(南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现代汉、越语最高级程度副词比较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孙闻睿(西北大学文学院).论阿多诺的艺术介入理论[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彭应翃(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论《玛蒂尔达》叙事伦理的建构[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葛慧(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观[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刘梓琳(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肇庆回族聚居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郜笑寒(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李可染青年画院).郜笑寒作品选登[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4期
-
韩治国(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汪田田(蚌埠医学院外文教研室).“求真”与“务实”的权衡——翟理斯《洗冤集录》英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柯国凤,丁孝智(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教务处).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基于肇庆市的分析框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林小玉(肇庆学院政法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的缘起、逻辑和路径[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刘智跃1,袁庆霞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论《围城》中轮船与家的意象叙事[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陈艳玲(肇庆学院文学院).以生为本的新文学精神传承——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思政探索[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杨臻,王孟娟(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藏族大学生基于词段循环域BE的习得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吴兵,信中贵(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双减”政策下家长焦虑情绪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武文凯,谢卓芝(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遮蔽与解蔽:从“认识论断裂”到马克思哲学革命[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李智锋(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道德建设推动文旅名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吴业春(肇庆学院校长办公室).新时代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内涵、逻辑与路径[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肖起清(肇庆学院校长办公室).“双减”政策的逻辑意蕴:由分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程瑛,裴小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自由时间:困境与突破[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侯军亮,李永军(广东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绿色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及路径跃升[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俞雪莲(中山大学哲学系).论米歇尔·亨利的生命现象学思想对后疫情时代的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田径(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女性、身体与物质流动——论《云雀之歌》之跨体性生态身份构建[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高洁英(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调解人大脑思维运作过程的关联-顺应模式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崔钰(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新中国东北经典歌曲的产生及其艺术底蕴[J].肇庆学院学报,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