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莉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预流的学术与中国小说史学的知识体系建构[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张明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清代骈文选本与骈文学的新变[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张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民族演剧体系的探索中创建话剧演剧的“中国学派”——20世纪30至60年代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生成机制论略[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蒋浩伟(南京大学文学院).世界中的中国文论:从朱光潜到海外中国诗学[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张旭东(纽约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形式的破裂——《伤逝》的“文体混合”与鲁迅的“杂文自觉”[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盛慧(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如画”的风景:贾平凹小说中的地方想象与风景书写[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莫砺锋(南京大学文学院).普及经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周珉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现实主义美学价值的重申及当代性检视——对中国当代工业题材话剧创作的探讨[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刘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双重“文城”:余华《文城》的重大转折及叙事分析[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徐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漫长的“小说学徒期”——论刘震云早期小说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赵淳(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拉康精神分析文艺观中的美:诱惑、屏障、隐喻[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王怀义(武汉大学文学院).奥尔巴赫作为方法:浦安迪的摹仿叙事理论建构[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冯学勤(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弘丰中心)).与物共鸣——从中国现代美学看罗萨的“对角线共鸣轴”[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陈敏(复旦大学中文系).双髻、蛾眉与成人:“美”字字形演变与本义新考[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郑雄(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陶渊明“北窗”与“南窗”典故的分化与浑融——兼审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陶诗论及其价值[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陆嘉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书迹诠释中的心史:黄庭坚晚年题跋的三重回观[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勇担新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学力量[J].文学评论,2023,第4期
-
李怡(四川大学中华诗歌研究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李劼人:旧趣味通达新生活——重审关于“中国左拉”的判断[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沉沦》阅读史与制造“文学青年”[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尹林(山东大学文学院).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叙事人称的嬗变[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陈国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论贾平凹“秦岭三部曲”的地方志书写[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周俊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纸上的还乡——“80后”诗歌的知识与技艺[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何珏菡(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青春风格”的变奏——论本雅明美学理论的一个关键主题[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李国辉(台州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西方文化和文学中象征的中国诠释[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戎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郭沫若“人民文艺”概念的提出[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谭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术语系统[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厉运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另一种“温柔敦厚”——焦循诗教观的话语重构及学术史意涵[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
武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性情之正”论与元代诗学流变[J].文学评论,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