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玉涛,徐宁(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根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小白(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元明之交宋濂的思想与行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孙建党,马利萍(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多维贫困视角下的印尼乡村卫生治理 ——以世界银行项目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武文君1,向燕南2(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集兵点将:辽朝行军体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田大治,王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绩效评估治理场域的耗散效应及系统解构 ——基于组织结构的分析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牛金梁,高迎刚(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的赋权空间及其治理逻辑——以古代壁画为分析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怀勇,张丁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文化产业促进的法治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杨志军,徐琳航(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新时代开展国家治理与社会行动的共生共在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田鹏颖(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可能与现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臻,耿占春(河南大学文学院).在“笑”中认识自己 ——论柏格森喜剧理论的一个重要向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瑞红(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铁路员工精神动员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吴秀明(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初选”与“重评”:当代文学批评的两种路向 ——兼谈批评的“历史化”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徐忠奎,马颖辉(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百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高乔子(广州航海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研究院).技术管理能力、企业战略变革与产品研发 ——基于企业发展流程再造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海鹏,张新民(西南大学法学院/教育立法研究基地).“双减”背景下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理念转型与制度优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磊,张怀承(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算法焦虑”与纾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朱忆天,李莉(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生成逻辑、核心意蕴与践行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余丽,周旭磊(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技术嵌入:网络空间个体隐私安全体系的建构理路 ——基于观念、技术与制度的分析框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杜鑫1,2,孟小暄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村发展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基于2020年全国10省农户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红军,王琴(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富裕:解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密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石路,张慧(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两个结合”: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单纯,叶茂(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刷脸识别中的技术伦理检视及法律规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康之(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风险社会中看职业化与专业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姚春敏1,丁雅琳2(山西师范大学华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姐妹神灵与女性神亲建构 ——以山右姐妹神祇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娄宝翠1,赵东阳2(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互文性视角下翻译与文化的互动 ——基于《孟子》核心概念英译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蒋雁虹,赵歌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极简约而又极深广 ——《呐喊》《彷徨》的极简主义叙事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柴文华(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论百余年来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以中国哲学通史为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雪1,李宗辑2(南开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清初藏书家对官修《明史》的贡献 ——以康熙朝为中心的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沈红1,2,郑继兵1(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高校转型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风险——基于全国30所试点转型高校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