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艳清1,刘占国1,宋光永1,朱超1,李森明1,吴颜雄2,夏志远1,施奇2,贾生龙2,王兆兵2,魏学斌2(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咸化湖盆滩坝砂岩发育特征、控砂机制及油气成藏特征 ——以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新近系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吴千然1,2,鲜本忠1,2,高先志1,2,田荣恒2,张浩哲2,刘建平3,高钰坤2,王鹏宇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强制湖退期湖底扇沉积构型的多样性与砂体分布特征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杜猛1,2,3,吕伟峰2,3,杨正明1,2,3,贾宁洪3,4,张记刚3,4,牛中坤1,2,李雯2,3,陈信良2,姚兰兰2,常艺琳2,4,江思睿2,黄千慧1,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页岩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在线物理模拟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党文龙1,2,高岗1,2,尤新才3,吴俊3,刘诗局1,2,晏奇3,何文军3,郭刘琳博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大油区不同类型原油分布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姜福杰1,2,胡美玲1,2,胡涛1,2,吕佳豪1,2,黄立良3,刘成林1,2,姜振学1,2,黄任达1,2,张晨曦1,2,吴冠昀1,2,吴育平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ALOMAIR Osamah,AL-DOUSARI Mabkhout,AZUBUIKE C.Nyeso,GARROUCH Ali(科威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低矿化度水对Berea砂岩润湿性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李宁1,2,3,4,金之钧1,3,4,5,张士诚6,王海波1,3,4,杨鹏6,邹雨时6,周彤1,3,4(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的页岩微观力学特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 追求绿色创新 奉献绿色能源 建设绿色家园[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石油勘探与开发》SCI影响因子7.5Q1区,排名世界石油工程类期刊第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石油勘探与开发》征稿简则[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4期
  • 邹才能,马锋,潘松圻,赵群,傅国友,张国生,杨依超,于豪,梁英波,林敏捷,王影,熊波,刘翰林(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世界能源转型革命与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内涵及路径[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孙龙德1,2,崔宝文1,3,朱如凯4,王瑞1,3,冯子辉1,3,李斌会1,3,张婧雅4,高波1,3,王青振1,3,曾花森1,3,廖远慧1,3,江航1,4(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古龙页岩油富集因素评价与生产规律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赵文智1,2,卞从胜1,2,李永新1,2,张金友3,何坤2,刘伟1,2,张斌2,雷征东2,刘畅2,张婧雅2,关铭1,2,刘诗局1,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文智院士工作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陆相页岩油可动烃富集因素与古龙页岩油勘探潜力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孙焕泉1,蔡勋育2,胡德高3,路智勇3,赵培荣2,郑爱维3,李继庆3,王海涛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气立体开发理论技术与实践 ——以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杨威1,2,魏国齐1,2,武赛军1,谢武仁1,金惠1,曾富英1,郝翠果1,白壮壮1,2,苏亦晴1,2,黎荣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四川盆地区域不整合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赵小令,肖晋宇,侯金鸣,吴佳玮,吕循岩,张瑾轩,刘耀(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经济性与规模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刘合1,黄有泉2,蔡萌2,孟思炜1,陶嘉平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集层压裂改造工艺实践与发展建议[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赵贤正1,蒲秀刚1,鄢继华2,金凤鸣1,时战楠1,柴公权1,韩文中1,刘岩3,姜文亚1,陈长伟1,张伟1,方正2,解德录1(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江大学).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细粒沉积旋回及其对有机质分布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胡素云1,陶士振1,王民2,庞正炼1,白斌1,陈燕燕1,卢双舫2,陈悦1,杨怡青1,金旭1,贾进华1,王建1,张天舒1,林森虎1,吴因业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陆相湖盆致密油充注运聚机理与富集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刘君龙1,刘忠群1,刘振峰1,刘雅利1,申宝剑1,肖开华1,毕有益2,王晓雯1,王爱1,范凌霄1,李吉通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四川盆地新场构造带深层须二段致密砂岩断褶裂缝体特征和地质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袁士义1,雷征东2,李军诗1,么忠文3,李斌会3,王瑞3,刘一杉2,王青振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古龙页岩油有效开发关键理论技术问题与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田杰1,2,王亮1,司马立强2,方石3,刘红岐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基于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储集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表征 ——孔隙度谱、渗透率谱及等效毛管压力曲线[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熊春明1,魏发林1,2,杨海洋3,张松1,2,丁彬1,2,雷征东1,张德平4,周强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石油吉林油田CCS-EOR开发公司).二氧化碳驱波及控制智能响应流体特征及作用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李克,葸克来,操应长,王有成,林敉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湖相细粒沉积岩中晶粒方解石成因及其对火山-热液活动的指示 ——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尹邦堂1,2,3,张超4,王志远1,2,3,孙宝江1,2,3,高永海1,2,3,王晓鹏4,毕闯4,张启龙4,王金堂1,2,3,石军太5(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油气钻完井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粗糙压裂裂缝内支撑剂运移机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李建忠1,陈旋1,杨润泽2,林潼2,杨帆1,2,马强1,苟红光1,卫延召2,林霖1(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准噶尔盆地东部吉南凹陷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源下成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王子野1,2,3,毛治国1,2,3,袁选俊1,2,3,邓秀芹4,惠潇4,张忠义4,崔景伟1,2,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家能源致密油气研发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9 段事件沉积类型、特征及地质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 王天宇1,郭肇权2,李根生1,马正超1,雍煜宁1,常鑫3,田守嶒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径向井立体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