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奕佳1,刘焱序1,宋爽1,傅伯杰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李芦頔1,吴冰1,李鑫璐1,杨洁2,林良国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土壤侵蚀中的片蚀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魏梦美,符素华,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贾诗超1,张廷军1,范成彦1,刘琳2,邵婉婉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InSAR技术多年冻土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柯思茵,张冬丽,王伟涛,王孟豪,段磊,杨敬钧,孙鑫,郑文俊(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王丹1,姜亦飞1,王先桥1,王素芬2,何恩业1,张蕴斐1(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我国马尾藻金潮生态动力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孙华山,杨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远喷口型SEDEX铅锌矿床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赵奇1,2,3,闫义1,2,4,5(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伊利石K-Ar/Ar-Ar年龄约束浅地表断层活动时间:原理和潜力[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吴晓川1,2,欧阳黎明1,2,郭晓中1,2,黄焱羚1,2,黄振华1,2,李伟3(页岩气勘探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自然资源部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域沉积物蠕动地貌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地球科学进展》编辑部(《地球科学进展》编辑部).《地球科学进展》杂志投稿须知[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7期
  • 王军1,2,李梦雅1,2,吴绍洪3,4(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与防范的理论认知:风险防范“五维”范式[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姜继兰1,2,刘屹岷1,2,李建平3,4,张人禾5(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范小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国际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误区的研讨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刘德强1,2,3,4;冯杰5;丁瑞强6;李建平7,8(福建省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武夷山国家气候观象台;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高等研究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台风目标观测研究进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陈璐,孙若愚,刘羿,徐海(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海洋铜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高俊峰,苏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群落物种多度的分形模型和一般性分布规律的验证与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拓守廷,温廷宇,张钊,李阳阳(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洋钻探计划运行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马鹏飞1,刘志飞1,拓守廷1,2,蒋璟鑫3,许艺炜3,胡修棉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大洋钻探科学数据的现状、特征及其汇编的科学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郝立生,何丽烨,程善俊,梁苏洁(天津市气候中心).海河流域雨季气候特征及监测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仝德,孙裔煜,谢苗苗(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基于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的深圳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骆晨,郑伯红,刘琳琳(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制度对城市都市区制造业空间演变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王安琪,彭建东,任鹏,杨红,代琦(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残疾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189个轨道站点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赵旭,陈寅岚,赵菲菲(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COVID-19风险冲击对疫区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及其抵御效应以湖北、安徽、重庆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彭珏,何金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电商粉丝经济的地理格局及其影响因子探析——以抖音直播带货主播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姚亭亭,刘苏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京津冀水资源利用多效率指标的变化特征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王晖,袁丰,赵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结构与区位模式演变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谢波,王潇,伍蕾(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基于自然实验的城市绿色空间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 后雪峰,陶伟(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建构与批判——二战后西方边界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