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继波(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非遗保护视阈下壮族天琴艺术的三重再生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视觉人类学的实践与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范可(厦门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族群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邵晓峰,赵旭东.线索的启迪[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吕俊彪1,黄晓文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田地、先祖与“现代人”的后现代乡愁——一个壮族村寨的祭祖习俗及其变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郭佳(云南省博物馆).艺术、人类学与博物馆:跨学科对话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邓苗(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民俗人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人性书写[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柏中(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越南后黎朝郊祀礼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蓝长龙1,蒙元耀2(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民族“三交”视域下《西游记》在壮族地区的传播与本土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多元共生的文化认同与交融而和的多民族艺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高永久1,2,冯辉3(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团结奋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肖坤冰1,弗朗索瓦斯·萨班2(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HESS)当代中国研究中心(CECMC)).历史、日常生活与饮食地理:跨越东西方的饮食文化研究——弗朗索瓦斯·萨班教授访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张茜,张朝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乡村博物馆与代际身份认同:乡村集体记忆的保存、展示与传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永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论艺术民族志书写的三种范式——兼论民族艺术的研究方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樊苗苗,梁汉昌.隆林汉族服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周建新(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我的边疆情结与跨国民族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彭兆荣(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三个“共同体”:一个人类学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庄孔韶1,朝戈2,林建寿3,刘冬梅4,范华5,宋雷鸣6,胡继宁7,王莎莎7,王齐云8,杨中伟9,蔡立国10(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央民族大学宗教系;法国远东学院;厦门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三联书店).理论与方法的跨学科实验引申——绘画人类学二十年心得笔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立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乡村振兴的实践反思——担当人类学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丹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我与他者之间——英国人类学脉络中深度参与观察方法的诞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杨菁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流动栖居:阳朔跨国婚姻家庭迁移实践与家庭生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郭金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燕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功用之学:马林诺夫斯基思想在中国的两条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建民(云南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文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乡建中村民的主体性与乡土景观、精神家园的重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卞成林1,罗利玉1,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杜树海1,郭健新2(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暨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德国美因茨大学).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成果、争论与新的解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李晋(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从语言看本体论转向及其中国回应[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