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夕胜1,张元1,2,唐煜1(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基于失效概率的边坡降雨阈值曲面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万佳威1,2,褚宏亮3,李滨1,高杨1,贺凯4,李壮5,李艺豪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藏嘉黎断裂带沿线高位链式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胡宏坤1,2,邵珠山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岩土与地下空间工程重点实验室).石灰改良高液限土强度特性的函数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吴兵1,2,梁瑶1,赵晓彦2,唐晓波1,吴晓春1,罗天成2(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破碎岩质边坡锚墩式主动防护网设计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穆成林1,习朝辉2,3,裴向军3,崔圣华3(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强震区叠溪松坪沟景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宋玉鹏1,孙永福2,杜星1,刘晓瑜1,王振豪1,曹成林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渤海海域海底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卫童瑶1,殷跃平2,李滨1,褚宏亮2,高杨1,王猛3,赵超英4,刘晓杰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藏笨多高位变形体遥感解译与危险性预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赵志男1,2,李滨2,高杨2,赵超英1,刘晓杰1,王猛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西藏然乌湖口高位地质灾害变形特征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韩庆定,罗锡宜,易守勇,邹杰(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市高明区三洲盆地岩溶塌陷发育特征与时空分布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张田田1,殷跃平2,李滨1,贺凯3,王猛4,赵超英5,刘晓杰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藏波密茶隆隆巴曲高位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李阳春1,刘黔云1,李潇1,顾天红2,张楠1(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气象台).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罗晓娟(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不当钻探施工引发的滑坡变形加剧机理 ——以浙江松阳范山头滑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3期
-
贾虎军1,2,王立娟1,2,范冬丽1,2(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刘兴荣1,魏新平2,陈豫津1,王翔宇3(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石油西南管道贵阳输油气分公司).基于增量加载法的泥石流拦挡坝抗冲击力数值模拟 ——以甘肃舟曲三眼峪沟泥石流拦挡坝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蔡荣坤1,2,戴自航1,徐根连3,胡长江3(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省建研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降雨对花岗岩风化层路堑边坡滑动模式影响 ——以福建云平高速云霄段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支泽民1,陈琼1,2,张强3,4,周强1,2,刘峰贵1,2,赵富昌1,陈永萍1(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探测器在判别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以西藏江达县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郭延辉1,2,杨溢1,杨志全1,高才坤2,田卫明3,何玉童4(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产GB-InSAR在特大型水库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窦晓东1,张泽林2(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曹鹏1,侯圣山2,陈亮2,冯振2,王立朝2,李昂2,刘军友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基于数值模拟的群发性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以甘肃岷县麻路河流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刘乐1,杨智1,孙健2,刘钦2,彭鹏1,段俊斌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何乐平1,罗舒月1,胡启军1,蔡其杰2,李浴辉1(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基于理想点-可拓云模型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李文娟,邵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基于遥感影像多尺度分割与地质因子评价的滑坡易发性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金刚1,2,王运生1,何先龙2,史丙新3,周宇航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以四川长宁Ms6.0级地震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李江龙,樊燕燕(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的城市地震综合易损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王伟1,2,党亚民1,章传银1,杨强1(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探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CORS网和GNSS技术在地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以浙江东南部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娄超华,田荣燕,旺久,孙威宇,罗进(西藏大学工学院).基于贝叶斯-粒子群算法的溜砂坡稳定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蒋先念1,张晨阳2(重庆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三峡库区典型顺斜向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失稳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李菊芳(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桩板墙不同类型挂板的技术经济比较[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2期
-
郭学飞1,王志一2,焦润成1,曹颖1(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1期
-
宋洋,赵玉兵(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加锚贯通节理岩体宏细观剪切破坏特性[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