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森1,张文2,刘民生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西藏地区崩塌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马志超1,2,3,4,窦文武4,李文1,2,3,4,廉玉广1,2,3,4,李汉超4,李雁川4,申桄会5,程海林5(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分院;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市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物探工程分公司;山西石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回采工作面内部不良地质体的多波联合探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石润1,李嘉雨2,3,陈明浩2,贾哲强2,邱晓东2(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岩土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基于AHP-3DEC的危岩落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郭一兵1,2,姜鑫1,郭富赟3,丁保艳1,吴正军1,岳东霞4,刘昌禄1(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舟曲县果耶镇磨里滑坡成因及堵江危险性预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黄杰1,党超1,2(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大学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卡口地形段泥石流堵塞效应分析——以四川什邡桦头尖泥石流沟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王峰1,2,3,杨帆1,2,3,江忠荣1,2,3,吴鄂1,2,3,汪冠1,2,3(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沟域单元的康定市泥石流易发性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贾会会1,2,3,薛建志1,2,3,郭利召1,2,3,宋江涛1,2,3,张雨丛2,3(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河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创新中心;河北华勘资环勘测有限公司).“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在采空区形变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王子1,王栋2,姜帅3,李艳军4,5,安培源5(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揭阳揭东中石油昆仑天然气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中地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陕西岭湾村滑坡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张复金1,徐曙林2,王平1,蔡诚1,陈怡1(重庆市二零八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北碚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基于量化因子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3期
-
顾春生1,2,杨磊1,2,闵望1,2,张其琪1,2,卢毅1,2,苏东1,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常州地面沉降监测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隋嘉1,孙皓1,张丽华1,辛倩男1,孙永旺1,王栋2(青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青海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实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鲁魏1,杨斌1,2,3,杨坤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遥感中心绵阳科技城分部;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天府新区创新研究院).基于时序InSAR的西南科技大学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于开宁1,2,吴涛1,魏爱华1,武玉璞2,代锋刚1,刘煜2(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北省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基于AHP-突变理论组合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以河北平山县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郭富赟,张龙生,王信,宋晓玲(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黑方台罗家坡滑坡演化过程及运动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尹承深1,刘全明1,2,王福强1(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黄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基于Sentinel-1A SAR数据的呼和浩特城区地表形变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朱宇航1,黄海峰2,3,殷坤龙1,郭子正4,郭飞2,3,赖鹏2,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三峡大学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基于滑坡破坏模式分析的易发性评价 ——以三峡库区首段泄滩河左岸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朱彦鹏1,2,施多邦1,2,段新国1,2,吴林平1,2,王桢3,吕向向1,2,滕振银1,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某砂岩顺层挖方高边坡治理工程施工期变形特征与工程效果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张议芳1,2,刘阳1,3,苏鹏程4,韦方强1,2,黄海涛5,陈乔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峨眉山市应急管理局).西藏地区冰崩灾害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王林峰1,夏万春1,冉楗1,张继旭1,程平2(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考虑库水升降和滑带弱化作用的岸坡启滑机制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孟佳佳,吴益平,柯超,苗发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滑坡多发区第四系堆积层厚度智能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以重庆万州铁峰乡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王翔弘绅1,2,3,胡桂胜3,4,杨志全1,2,倪化勇5(昆明理工大学应急管理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减灾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云南省高校高烈度地震山区交通走廊工程地质病害早期快速判识与防控重点实验;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云南维西哈达沟中频泥石流特征及堵溃危险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王韵1,王红雨1,李其星2,亢文涛2(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探地雷达在湿陷性黄土挖填方高边坡土体性状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高建章1,方迎潮1,2,3,王学军4,葛华1,沈茂丁4,梁栋1,孟建4(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山区天然气管道—滑坡体系下花管微型桩与螺纹微型桩支护性能对比试验[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李佳琦,徐佳,刘杰,易长荣,顾立军(天津市地质事务中心).天津地面沉降严重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张鹏1,王晓宇1,唐雪梅1,刘思铭2(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横穿滑坡下X80管道极限滑坡位移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2期
-
袁于思1,冯小鹏1,李勇1,易灿灿2(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基于PSO-DSRVM的边坡变形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1期
-
支泽民1,刘峰贵1,2,周强1,2,夏兴生1,2,陈琼1,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基于流域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昌都市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1期
-
戴真印,刘岳霖,张丽平,张贤(广东省地质局第九地质大队).基于改进时序InSAR技术的东莞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1期
-
黄艳婷,郭永刚(西藏农牧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考虑降雨敏感度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藏东南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