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帅1,段姝2(苏州科技大学a.人事处;b.商学院).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体系建设探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鲍开恺(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集成—与众—正俗:王季烈曲谱三编及其曲学思想历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朱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晚明张溥等编刊名臣经世类史著及其影响[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郭超(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智能算法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危”与“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迁1,张兄武2(苏州科技大学a.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b.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自信视域下地方大学文化建设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苗丽,陈超(阜阳师范大学法学院;顺发恒业有限公司《人境》编辑部).法律乎诗书:《吴中判牍》的人文精神[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吴凯(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理路[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慈丽妍(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我”的还乡之旅* ——《小妖集市》的拉康式解读[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郭玉生(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道德理想与感情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伦理观重释[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国新(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普遍责任关联下人际感恩的道德基础[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德正(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区域国别学语境下地方高校太平洋岛国研究* ——基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的考察[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潘洵(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从身份构成看“嘉靖倭患”的性质[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晓律(南京大学历史系).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几点浅见[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伟(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基于决策者视角的区块链技术伦理框架构建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胡传志(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范成大与金接伴使田彦皋交往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杏根(苏州大学文学院).嘉庆四年“苏州诸生案”诗歌本事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晓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太平洋岛国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耿旺(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苏州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专业委员会).耿旺作品[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子林,覃彦婷(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探论[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孙建群1,田奇1,田晓明2(苏州科技大学a.商学院;b.教育学院).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建设性偏差的影响机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林于良(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何韵(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国内澳大利亚史研究的概况、特点与问题 * ——基于书目文献分析的考察(1949—2019)[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晓婧,黄月君(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挑战与应对探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栗孟杰(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时代精神研究现状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孔德明(昆明学院人文学院).论束皙对古小说资料整理的贡献 * ——兼论古小说对束皙创作的影响[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