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永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民生刑法观:治理理念、指引方法与调控边界 ——以《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规定为线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晶(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从民航安全看航空器适航责任及法律运行机制 ——基于波音737系列事故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恩界(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互联网传播行为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磊1,柳洁2,3(北部湾大学;梧州学院法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治乡村建设绩效评价:动因、维度和路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贤1,2,卞潇3(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东省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腐败治理何以铸就廉洁满意? ——以绩效评价为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赵牧(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志业、启蒙情怀与当代学者的致思方式 ——论张宝明的“五四”学及其人文忧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杨耕(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关于认识过程与思维方法的再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邓联健(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允之花与偏狭之果:裨治文译介晚清基础教育述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韦思(南开大学哲学系).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对艺术作品本源的追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平(中山大学哲学系).真理的转变与形而上学的开端 ——对海德格尔《柏拉图的真理学说》的阐释[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宋宁刚(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德国启蒙运动中的“表现主义”——对查尔斯·泰勒观点的述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广西大学学报编辑部).欢迎投稿 版权约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何红渠,汪洋(中南大学商学院).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永凌(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家心性之学的两种建构 ——论儒家孟学派和荀学派的观念及理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令狐大智1,2,罗溪3,朱帮助1(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发展战略研究院;广西大学经济学院).森林碳汇测算及固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艳红1,龚善要2(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网络服务提供者对AI决策的刑事归责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谢舜,吕翠丽(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监管与社会捐赠 ——基于组织合法性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曹典顺(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唯物史观本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亓光(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典范到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何阳(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城乡融合背景下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机遇、挑战与治道[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廖金罗,吴玲英(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主人公宗教主体性的消除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生活经历和精神历程的不同步性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赵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四库全书考证》诗歌文本整理的方法、价值及其疏误 ——以宋诗整理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蔡锦芳,许琛琛(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王昶《三泖渔庄图》考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阮晨欣(东南大学法学院;).责任主义视角下智慧量刑步骤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国臻,唐燕勤(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西城市更新领域推行公共法律服务的路径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卓承芳,文佚敏(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速度理论视域中的技术前景及其伦理回应[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吴致远1,吴同2,梅其君3(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从知识的地方性到技术的民族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荣虎1,潘天群2(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大学哲学系).论跨世界个体关系之同一理论与相似理论的“殊途同困”[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鲁芳,韦丽君(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存矛盾的展开及生存条件价值统一性的重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