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光旭1,2,魏鑫1,3,崔雨浓1,2,4,张小乐1,2,王骞1,2,4,詹仁斌1,2,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扬子台地西缘奥陶纪末赫南特期地层划分对比与古地理[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熊巧1,曾罡1,郑志翀1,张慧丽1,周中彪1,王小均2,刘建强2,陈立辉2(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东北牡丹江地区古近纪高镁安山岩的发现及其岩石学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姚璐,张丹,王波,任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BIM与GIS融合的浅层地温能开发适宜性三维动态评价方法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李晓松,周跃飞,赵涵玥,孙少华,徐亮,谢巧勤,陈天虎(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胶结壳有孔虫对长石的选择性利用[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王晨光1,2,张德会1,刘向冲2,3,肖昌浩2,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广西德保矽卡岩型铜锡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王盟楠,李江海,柳晨,刘磊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贝加尔裂谷构造发育的主控因素探讨:来自物理模拟的启示[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蔡田露,卢毅,陆华,闵望(自然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基于InSAR监测的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苏祖敏1,孙丰月1,2,张雅静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国土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辽宁清原中元古代辉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闵思雨1,邱晨1,栾晓聪2,吴荣昌2,邵庆丰3,陈曦1,凌洪飞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铀同位素示踪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李浩1,2,屈争辉1,2,朱冠宇1,2,郭梁3,章必成1,2,薛志文4(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矿;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宿东向斜“挤压弯滑—顶托平移”构造形成机制及验证[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郑志翀1,曾罡1,张慧丽1,刘建强2,陈立辉3,周中彪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研究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东北鸡西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岩性制约[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2期
  • 高志豪1,夏菖佑1,2,3,廖松林1,余晓洁1,刘牧心1,3,4,李鹏春1,5,梁希1,2,3,6,戴青7,黄新我7(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华润环保应用技术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伦敦大学学院;腾讯公司).玄武岩CO2 矿化封存潜力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李鹏春1,2,江静练1,3,程锦辉1,3,赵明辉1,2,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雷州半岛火山岩二氧化碳矿化封存潜力评估[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陈博文1,2,王锐3,李琦1,2,周银邦3,谭永胜1,2,代全齐3,张瑶1,2(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CO2 地质封存盖层密闭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李琦1,2,李彦尊3,许晓艺1,李小春1,刘桂臻1,2,于航3,谭永胜1,2(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海上CO2 地质封存监测现状及建议[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胡智凯1,李铱1,2,索瑞厅3,刁玉杰3,李琦2,马鑫3(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重点实验室).CO2 纯度对咸水层碳封存过程中残余水的影响[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尹书郭1,杨国栋1,冯涛1,马鑫2,曹伟3,黄冕1,郭天晴1(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濮东采油厂地质研究所).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对CO2 不同封存机制及封存量的影响[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彭寿昌1,徐东升1,高阳1,张方1,施雷庭2,张玉龙2,柳曈3,魏晓琛3(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地球与技术科学学院).超临界CO2 分段多簇压裂井间干扰规律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许晓艺1,李琦1,2,谭永胜1,2,刘桂臻1,2,李霞颖1,2(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日本苫小牧CO2 海底地质封存监测技术分析及其启示[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尹陈1,石学文2,才博3,文山师2,梁天成3,王欣3,付海峰3,韩福盛1(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页岩气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裂缝复杂程度对致密储层破裂特征的影响[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朱前林1,2,陈东宝1,2,龚懿杰1,2,陈浮1,桑树勋1,2,刘世奇1,2(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质科学学院).江苏省及近海区域CO2 地质封存储层条件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曹小敏1,2,李琦1,2,徐亮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制氢与CCUS 技术耦合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向雷1,王惠民1,盛金昌1,罗玉龙1,2,詹美礼1,陶锴3,田佳丽1(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南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碳封存砂岩储层的孔隙迂曲度分形特征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景萌1,2,刘桂臻1,2,李琦1,2,许晓艺1,2,李小春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风险传染特征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 李霞颖1,2,刘学浩3,李琦1,2,肖威1,2,李小春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气体推动式地下流体取样技术的室内验证[J].高校地质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