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天美,欧阳修俊(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郑兰琴,赵家怡,龙妙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如何改善在线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基于一致性评估与优化的实证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程聪慧,刘昱呈(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国际镜鉴 ——美国顶尖大学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侯怀银1,2,张慧萍3(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研究院;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新时代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陈玲1,2,张婧1,刘静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太原学院教育系).“双减”政策下如何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在线流动 ——教师持续参与课外在线辅导教学服务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罗江华1,王琳1,刘璐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学校).人工智能赋能课堂反馈的伦理困境及风险化解[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逯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引发的教育主体行为失范如何判定:方法、类型与表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杨开城,陈洁,张慧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能力建模:课程能力目标表征的新方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2期
-
周平红1,牛钰琨2,王康3,张屹1,李幸4,上超望1(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淄博齐盛高级中学;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汉大学教育学院).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工程设计教学模式及应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陈星1,吴叶林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人机协同教育治理的障碍与突破[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吴遵民1,姜宇辉2,蒋贵友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论老年教育的本质 ——基于世界图景演变视角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郑旭东1,2,狄璇3,岳婷燕4(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区块链赋能区域教育治理:逻辑、框架与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李艳1,刘淑君2,李小丽3,杨普光4(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人机协同作文评价能促进写作教学吗? ——来自Z校拓展课的证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杨九民1,杨文蝶1,陈辉1,吴长城2,皮忠玲3(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视频中的教师手势起作用了吗? ——基于2000—2021年40篇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李芒1,段冬新2,张华阳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育技术走向何方:从异化的预测到可选择的未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詹泽慧1,钟柏昌1,李克东1,李彦刚1,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李烨1,刘云波2,刘奎3(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终身学习困境的破解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张进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跨界邀请学习:一种社会性学习新方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李毅1,刘许2,刘晨露3,罗丽莎4(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学生创客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实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
杨俊辉(四川开放大学).如何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 ——高质量推进四川开放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