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青1,张凯龙2,闫金婷3,胡新中2,董锐2,闫喜梅2(商洛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谷物β-葡聚糖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康华靖1,2,楼珏1,2,王复标3,安婷3,叶子飘3(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数理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对CO2浓度响应的模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陈杰1,张星宇2,白冬1,宋佳静1,宋全昊1,金艳1,赵立尚1,朱统泉1,朱保磊3,陈建辉4,宋晓朋1(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及其等位基因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王蒙蒙1,张香宇1,张露1,徐晓敏1,王琦1,王长有1,吉万全1,2,张宏1,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小麦TaGeBP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张文涛1,张礼军1,周刚1,汪恒兴2,白玉龙1,周洁1,鲁清林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天水农业学校).抗条锈小麦新品种—兰天40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王鹏1,2,田甜1,2,张沛沛1,刘媛2,陈涛2,王彩香2,程宏波2,杨德龙1,2(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小麦粒形QTL元分析及候选基因预测[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李金鹏,翁颖,田梦杰,曹新农,苏慧,唐秀巧,庄腾飞,胡澍韬,宋有洪(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麦苗营养价值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朱保磊1,陈金平1,李刚1,周国勤1,赵万兵2,赵永涛3,陈杰4,陈建辉5,石守设1,詹克慧6(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信阳市种子管理站;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与HMW-GS及品质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包奇军1,潘永东1,张京2,张华瑜1,柳小宁1,赵锋1,郭刚刚2,徐银萍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中国农科院作物学研究所).优质、高产、广适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8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吉万全,张荣琦,陈春环,王长有,田增荣,张宏,朱建峰,王亚娟,刘新伦,赵继新,邓平川,李停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西农733[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9期
-
李爱国,宋晓霞,张文斐,王改革(漯河市农业科学院).2001-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表型性状演变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缑培欣,陈智勇,张阳阳,周茹,刘山,谢迎新,马冬云,康国章,王晨阳,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类型肥料对潮土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朱梅1,张天彤1,栗昕羽1,姚刚2,陈雷2(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远红光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吕广德1,吕鹏2,鞠正春2,庞慧3,赵强3,吴科1,钱兆国1(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泰安市登丰种业有限公司).镇压对宽幅播种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李鹏1,贾永红2,张金汕1,罗四维1,王凯1,石书兵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奇台麦类试验站).氮肥追施比例对匀播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姚远1,马泉1,郑国利1,李春燕1,2,丁锦峰1,2,朱敏1,2,郭文善1,2,朱新开1,2,3(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与生理活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杜军1,2,高佳佳1,2,索朗塔杰1,2,次旺顿珠3(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1991-2020年西藏春小麦生育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夏树凤,江广帅,赵鸿,方乾,胡诗琪,王凡,蔡剑,王笑,周琴,仲迎鑫,姜东(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基于Meta分析和气象因子驱动的苏豫皖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地理空间分布特征[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王亚翠,任根深,曹斌,刘愈之,郑琪,王伟(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产矮秆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陇麦479[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胡文静1,2,裔新3,李东升1,张春梅1,高德荣1,2,张勇1,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扬麦13/C615重组自交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性状QTL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余徐润1,顾清钦1,冉莉萍2,姚慧慧1,臧勇1,熊飞1(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花后低温对小麦胚形态发育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王秋云1,冯雯杰1,张巧玲1,赵凯1,张宪军1,刘淑珍2,鲍印广3(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汪瑞琪1,马文礼2,郭丁菡3,刘美玉1,徐岩1,陈秋菊1,纠松涛1,马超1,张才喜1,许文平1,王磊1,王世平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根域限制栽培葡萄树与冬小麦间作对树麦的冠层温湿度、光合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乔世英1,2,季英华2,魏有海1,闫佳会1,郭青云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试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试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试验室培养基地).青海省BYDV株系鉴定及BYDV-GAV燕麦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陈恒,刘迎春,刘育秀,田仁美,周新颖,于利伟,谢彦周,高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 TaCSL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张养利.国审优质旱地小麦新品种—渭麦9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8期
-
冯学颖1,米俊珍1,刘景辉1,赵宝平1,王英1,田露1,陈晓晶1,王欣欣2(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赤峰农牧科学研究院).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7期
-
刘娟,张凯,范胜男,韩洋,冯玉梅,李星岩,韩冰,杨燕(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小麦矮秆基因 Rht-B1b和 Rht-D1b的检测及其验证[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7期
-
魏霁桐1,吴国丽1,李慧敏1,郭佳林1,宋齐鲁1,张亚敏1,牛娜1,王军卫1,马守才1,张改生1,朱峰2,宋瑜龙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药内源JA与ABA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代谢通路差异基因表达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7期
-
刘佳熠,魏迪,张璇,杨阳,柴永懋,陈亮,胡银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苗期和灌浆中期根系性状与地上形态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J].麦类作物学报,2021,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