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沅珊,彭瞰看,田宇,任治鹏,苍晶,徐庆华,王军虹(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冬小麦lncRNA1808调控PPP限速酶(Ta6PGDH)抗寒应答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许孟桃1,王惠1,许锦程2,许浩博1,肖思英1,毕亚玲1(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三氯吡氧乙酸对小麦的安全性及生物活性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张雪婷,柳娜,杨文雄,王世红,杨长刚,袁俊秀,刘效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2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王璐瑶1,刘丽杰1,2,丁美云1,孙玉婷1,于梦迪1,张东向1,2,李珊珊1,2,金忠民1,2(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省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 wrab17基因表达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陈现朝,廖祥政,高建刚,杨卫兵,侯起岭,刘江峰,张风廷,张胜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春化基因 Vrn-1对二系杂交小麦亲本抽穗期的作用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赵莉,邓骋,何贤芳,汪建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利用比重和孔隙度评估小麦籽粒饱满度[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李赟,李霞,李慕嵘,杨蕊,王小燕(长江大学农学院/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开花期渍水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分配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李雪萍1,李敏权1,许世洋2,刘梅金3,漆永红1,李建军1,李晓蓉4(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牟秋焕,钱兆国,米勇,王瑞霞,王超(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高产广适黑小麦新品种—泰科紫麦2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周凤云,李伯群,马强,杨德,荣晓椒,谭恢宇,高志宏(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优质紫黑色小麦新品种—渝黑521[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姜玉梅1,2,张京1,李巧云1,2,庄季昕1,牛吉山1,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小麦BES1转录因子基因TaBEH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程富荣1,2,王勇1,2,王婵1,王浩瀚1(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掖市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产抗倒伏中筋小麦新品种—德源316[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王多成1,侯格平2,王婵2,姜青龙2,甄东升2,王浩瀚2(张掖市玉米原种场;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张春27[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王保通.李振岐:绝不仅是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9期
-
赵艳,罗铮,杨丽,王贝贝,李凌雨,王犇,马尚宇,樊永惠,黄正来,张文静(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氮肥运筹对稻茬小麦氮素转运、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肖治林,吴昊,顾汉柱,张伟杨,顾骏飞,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张耗(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不同栽培措施集成对稻茬小麦产量、农艺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赵欣,孟德义,苍晶,徐庆华,张达(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糖酵解代谢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何璐,李浩然,李东晓,房琴,何建宁,王红光,李瑞奇(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推迟拔节水对冬小麦群个体结构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宋全昊1,2,金艳1,宋佳静1,白冬1,陈杰1,赵立尚1,朱统泉1(中国河南驻马店;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5份新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农艺及生理性状的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晁岳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小麦面粉蛋白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蛋白质量再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杨慧敏,王涛,窦瑛霞,赵护兵,王朝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易军1,符慧娟1,李星月1,李其勇1,张鸿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光合菌剂对弱光照生态区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曹淑琳1,杨红福2,冷苏凤3,疏燕1,邓渊钰1,孙海燕1,张爱香1,张亚妮1,李伟1,陈怀谷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江苏省主推及新育成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及毒素积累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王谢琴,李瑞雪,张红,陈娇,于小蓉,刘汉梅(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小麦淀粉合酶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杨卫兵,高建刚,孙辉,梁玉龙,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开颖和柱头外露特征及其对异交结实能力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高旭1,程斌1,高煜2,葛昌斌3,丁延庆1,曹宁1,辛智海4,张立异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贵州大学农学院;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小麦贵协3号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定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昝香存,常莹莹,韩留鹏,高崇,赵明忠,董海滨,齐学礼,王永霞,胡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冬小麦品种(系)品质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孙丹,刁艳玲,尚佳薇,刁鹤楠,王秀君,于洋,刘文林,王翔宇,李冬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优质高产食用大麦新品种——龙稞1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窦忠玉1,马一铭1,李昊2,李雪连2,候巍2,刘宇夫3,曲祥春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红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矮秆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吉春28[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王笑笑,宋鹏博,王鑫,周锋,张傲琰,张海龙,张泽源,冯毅,孙道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花药伸出特性的QTL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