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成梁1,王林成1,于录寿1,王希忠2,董雪明2,于芮芦1(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凉州区良种场).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武春11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王静1,万水霞1,李帆1,吴萍萍1,王允青1,鲍先巡2,程益涵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产业处).抑制剂对稻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葛雨洋,王美玲,蒋文月,董金鑫,朱新开,李春燕,朱敏,郭文善,丁锦峰(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孕穗期渍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房坤宝1,罗明1,张永平1,李二庆2,王彦丽1,沈天民1,李锁平3(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兰考县农业局;河南大学).黄淮麦区小麦抗赤霉病种质创制和避病品种选育[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单宝雪1,刘秀坤2,肖延军1,展晓孟1,黄金鑫1,刘百川1,张玉梅1,李豪圣2,刘建军2,高欣2,曹新有2,赵振东2(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中心/农业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小麦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降秆效应及株高相关QTL挖掘[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郭江涛1,吕远大2,赵姝楠3,周淼平1,姚金保1,杨学明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InDel分子标记WC656的开发及其在鉴别小麦-簇毛麦5VS纯合易位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来汉林1,沈煜洋2,李月1,陈利2,李广阔2,崔燕华3,高海峰2(新疆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库尔勒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新疆小麦白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王芮1,唐鹏1,单思聪1,牛娜1,闵东红1,马守才1,王军卫1,孙联合2,张改生1,宋瑜龙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转录因子TaMYB5-like转录自激活能力及其参与生理型花粉败育过程表达模式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姚雅鑫,刘函西,王伟伟,张礼宁,孙风丽,张超,奚亚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小麦种子萌发基因TaJAZ1的克隆和功能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李畅,陈慧婵,娄贵成,姜云爽,王政委,徐庆华,苍晶(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小麦CBL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林霞,洪雪梅,张文涛(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高产稳产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石冬01162[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王志龙,王志伟,程加省,乔祥梅,刘列,程耿,于亚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抗病高产青稞新品种——云青604[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郑继周1,杨文涛1,朱猛2,张国辉1,郭璐1,李垠洁1,张廷封1,郑天存1(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安徽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高产多抗国审小麦新品种——存麦633[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黄修利,黄明,赵凯男,汪洪涛,吴姗薇,张军,李淑靖,赵雯馨,赵志明,吴金芝,李友军(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秋季耕作方式对旱地麦-玉二熟区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9期
-
李传梁1,于振文1,张娟2,张永丽1,石玉1(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王鼎1,刘真真1,李旭1,李小鹏2,刘磊1,崔晓辉1,杨璞1,王冰心1,谢彦周1,李学军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临渭区农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种子工作站)).高直链淀粉小麦西农836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张乾1,赵德明2,朱有虎3,李亚珍1,马菊花1,马建涛4,常磊4,杨永1,胡亮亮1,王龙龙1,张钰泽1,黄彩霞1(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甘肃省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宁夏广源和顺水利咨询有限公司;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秦博雅1,徐雨薇1,宋庆宇2,马亮亮1,张月1,张文静1,马尚宇1,黄正来1,樊永惠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花前不同时段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车卓1,2,张沛沛3,陈涛1,刘媛1,马靖福1,田甜1,王鹏1,杨德龙1,3(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种子总站;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G6PDH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郑良梅1,2,杨慧3,徐晓伟2,4,童朝阳2,4,蔺瑞明2,4,冯晶2,4,姚强1,王凤涛2,4(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农业科技学院;国家植物保护甘谷观测实验站).107个山东小麦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分子标记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李召锋1,李卫华1,邵新文2,白生钢2,张东海1,艾尼瓦尔江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石河子大学麦类作物研究所/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新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优质高产强筋春小麦新品种—SD1605[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马静玮1,2,马增科1,2,姚立蓉1,2,汪军成1,2,司二静1,2,孟亚雄1,2,马小乐1,2,李葆春1,3,尚勋武2,王化俊2(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低磷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大麦幼苗根系发育的调控作用[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杨砚斌1,2,3,杨晓梦1,3,卢映吉1,2,3,赵塔1,2,3,普晓英1,3,李霞1,3,杨丽娥1,3,黄斌全2,曾亚文1,2,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播种季节和割苗期对大麦苗粉营养成分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刘春怡1,杨茜1,张艺晓1,张香粉2,张兵阳1,石超男1,赵磊1,董中东1,陈锋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CIMMYT-中国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河南省种子站).小麦抽穗期的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张风廷1,赵昌平1,秦志列1,张胜全1,叶志杰1,刘昌文2,逄子剑3,冯赞成2,古力娜尔·艾麦提江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喀什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政府).耐盐碱杂交小麦新品种—京麦189[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王艳丽1,隋建枢2,陈天青2,王伟2,何庆才3(贵州省农业职业学院;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黔麦1175茎秆抗倒伏机制的转录组测序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刘哲文,郭丹丹,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刘希伟,王玉娇,王艳杰,赵广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追氮对弱筋小麦干物质、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吴云飞,陆文艺,段玉仁,安本泽,熊飞(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内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桑伟,刘鹏鹏,徐红军,聂迎彬,孔德真,崔凤娟,韩新年,李伟,穆培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谷物品质与遗传改良兵团重点实验室).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垦冬161[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
张楠,彭义峰,张士昌,李亚青,何明琦,李孟军(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面粉黄色素含量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3,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