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迪(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公”园——以北京动物园为例谈晚清以来的公共空间观念[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韩仁杰(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打破身份的界限:未来广告的构建及创新路径[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王佳,崔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手写体字体设计与使用的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评述[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徐禹,桂元龙,罗岐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构[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伏波,何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区域产业发展新形势下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策略[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眭龙俊(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我做紫砂壶的几个想法[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刘键,席上琳(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拟像与仿真语境下的未来生活方式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鲁普及(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的三维转换——以现代陈设品设计为例[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姚翔翔,姜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基于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打印技术的仿生颈托设计[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刘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设计批评及其体系建构[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杨小燕(中国国家博物馆).形与意考:唐至宋辽金时期摩羯纹的象生化和拟人化设计[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林观星(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图像、媒介:从《立言画刊》管窥民国京剧视觉现代性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张垣,洪杨,千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于听障儿童学习发音的沉浸式互动设计研究——以沉浸式互动装置《以我的名字呼唤我》为例[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王国彬(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未来生活,中国样本”——从风景到场景的公园环境叙事设计实践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郭师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镜头前的“他者”——辛迪·舍曼摄影作品窥探[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汪二可.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李亮(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科学精神与实证主义:设计史书写的可能外延[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罗曼,李兵彩,聂昕.大师的成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锦华访谈[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楼钢(广州市天河区天和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坚守与开拓——吴锦华艺术印象[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王熠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技术、新艺术、新生态:NFT艺术观察[J].中国艺术,2022,第4期
  • 张弛1,2,高鑫2,杨洪君2(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再生设计与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J].中国艺术,2022,第3期
  • 梅文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社区适老化环境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3期
  • 李砚祖(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再论陶瓷艺术与陶艺[J].中国艺术,2022,第3期
  • 单睿,马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圆方纹样的中西方图式衍射与象征[J].中国艺术,2022,第3期
  • 周清毅.论中国陶瓷的精神[J].中国艺术,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