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魏传义1,尹功明1,刘春茹1,李亚伟2,姬昊1,郭汝军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顶山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江现代河流沉积物石英ESR信号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赵晓艳1,2,赵志斌1,2,刘金花3,刘强1,2,李英奎4(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Department of Geography).多源多分辨率DEMs对宁金康桑峰地区冰川模拟的影响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董曹沂1,2,张仲石1,2,3,徐天澳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极端天气气候与水文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利用大气CO2浓度倍增试验探讨暖干与暖湿[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程三友1,林海星1,李曼琪1,李英杰2(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红碱淖环境变化与遗鸥繁殖地关系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王永辉1,2,李兰兰3,冯园1,2,姬果2,4,韩亚2,4(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城市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濮阳市生态环境监控和应急中心;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基于岩相古地理的黄淮平原原生劣质水发育特征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唐小洁1,2,于兆杰1,3,4,万世明1,3,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晚第四纪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降水时空演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堵越1,2,白敏1,2,鲁瑞洁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生物遗存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肖奇立1,2,陈豆1,2,张玉柱1,2,3,王宁练1,2,黄春长4,王浩宇1,2,贾雅娜1,2,潘昭烨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河源玛曲段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与冻融褶皱现象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张全1,2,侯光良1,3,陈晓良1,2,姜莹莹4,戚宝正1,2,于瑶5(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服务保障中心).8ka祁连山中段腹地人类活动的新证据[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尤悦1,袁广阔1,刘朝彦2,崔宗亮3,陈相龙4,梁蒙2,臧硕1,刘天洋1,王凯迪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濮阳古河济地区马庄遗址黄牛的出现和利用[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陈靓1,2,3,任雪杰1,2,3,凌雪1,2,3,席琳4,文少卿5(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考古研究院;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地区先民的生物考古学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杨娟1,姚政权1,郭怡2,谢诗雨2,何晓琳3,高颖彤4,胡耀武5,6(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陈相龙,王明辉,王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张家口白庙墓地东周人群华夏化的生业经济基础[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吴磊,胡晓燚(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第四纪柴达木盆地是黄土高原的主要物源区吗?[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赵东月1,王铭1,张燕2,刘化石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会理猴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拔牙风俗初探[J].第四纪研究,2022,第4期
  • 尹功明1,魏传义1,王躲2,3,杜金花4,王莅斌1,程理1,5,袁仁茂1,王旭龙2,刘春茹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青藏高原东南缘河谷堆积物的复杂性:以金沙江中游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张亚男,胡小飞,潘彦菲(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祁连山和东昆仑山的地貌特征对比及其对构造抬升的指示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杨小强,郑思静,闫永刚,张珂(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质过程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碎屑物质输入对青藏高原隆升与季风演化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张波1,田勤俭2,朱俊文1,姚赟胜1,王爱国1,何文贵1(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西秦岭南部地形异常隆起与构造解释——兼论东昆仑断裂东段的走滑转换[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沈俊杰1,2,常宏1,3,魏东岚4,唐倩玉4,李乐意1,5,杨茂洁1,2,易庭楠1,2,鲜雨昕1,2,邓丽1,2(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基于面积-高程积分的叶尔羌河山区流域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于洋,王先彦,李正晨,李一泉,鹿化煜(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晚第四纪长江源区水系演化对断裂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逄立臣1,姜禹彤1,武登云2,吴孟韩1,吕红华1,郑祥民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蒙特卡洛方法与逆冲构造变形速率的限定[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葛进1,2,石许华1,2,陈汉林1,2,林秀斌1,2,杨蓉1,2,魏晓椿1,2,吴运鹏1,2,李丰1,2,程晓敢1,2,章凤奇1,2,安凯旋1,2,徐曦1,2,3(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不对称径向逆冲:多时空尺度变形速率的启示[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洪晨1,2,张亮3,林秀斌1,2,孙迪3,陈汉林1,2,陈才3,程晓敢1,2,章凤奇1,2(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西南地区变形的构造物理模拟研究:对剥蚀与同沉积影响褶皱冲断带变形的启示[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邹俊杰1,何宏林1,2,周永胜1,耿爽1,白滨吉起3,魏占玉1,石峰1,苏鹏1,孙稳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与火山研究部).断层面高精度形貌对比研究:基岩区古地震研究的选址[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卢银1,Nadav Wetzler2,Shmuel Marco3,方小敏4,5(Department of Geology,University of Innsbruck,Innsbruck 6020,Austria;Geological Survey of Israel;Department of Geophysics,Tel Aviv University,Tel Aviv 6997801,Israel;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区域新构造活动的水下事件沉积响应:以死海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例[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刘方斌,聂军胜(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Pecube模型重建青藏高原东南缘临沧花岗岩地区新生代阶段性地貌演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 张会平,刘彩彩,熊建国,庞建章,俞晶星,王一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东北缘共和-茶卡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J].第四纪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