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会强1,朱世蝶1,王会涛1,袁曼曼1,王秋岭1,刘康1,吴浩1,申月华2,袁刘正1(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玉米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漯河市郾城区农机推广服务中心).遮荫胁迫对渍水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闫治斌,罗致春,段卫稷,王学,马世军,闫富海(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种作物种子研究有限公司/农业农村部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杂交玉米育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玉米自交系耐旱性鉴定与评价[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王鸣燕1,宿顺顺2,冯浩1,3,吴淑芳1,胡亚瑾1,陈霁菲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节水灌溉与有机肥配施对关中地区夏玉米氮肥利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白子明1,刘家富1,舒坤良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实证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吕庆雪,李穆,周迎鑫,周德龙,张建新,宋广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耐冷基因ZmCOLD1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陈祥静1,王聪1,吕绍芝1,宋希云1,2,裴玉贺1,2(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青岛市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玉米ZmFA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杨菁菁1,王琪2,王琦1,何丽1,张鑫辉1,李乔1,王雁博1,张萌1,李威1,3,杨德光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外源丙三醇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抗逆调控作用[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曲海涛1,李忠南2,程兆伟2,钟世会3,王越人1,马艺文1,邬生辉1,李福林1,罗瑶1,李光发1,于秀丽4,于维5(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白城师范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玉米高淀粉含量育种进步与遗传效应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邹晓威,夏蕾,孙辉,朱晓敏,孟玲敏,隋丽,姜兆远,郑岩(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玉米黑粉菌菌瘤内内生细菌对黑粉菌的冬孢子萌发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陈日远1,马倩1,杨艳1,刘鹏1,阚凤玲1,崔振岭2(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花后氮肥调控对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4期
  • 杨浩1,2,曹庆军2,杨粉团2,孔凡丽2,苏德悦2,3,李刚2(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吉林农业大学/国家人参工程中心).低温胁迫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萌发的生理响应[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乔江方1,邵运辉2,俞晓红3,张盼盼1,李川1,赵霞1,刘京宝1,张美微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水氮措施影响夏玉米氮素利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郭宁,刘树森,石洁,孙华,马红霞,张海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淮海夏玉米近年国审品种及主栽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才卓,徐国良,郭琦,于明彦,任军,代玉仙,武阳春,杜金洹,侯宗运,李淑华,刘小丹,李万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单倍体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团队).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体系的探索[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孙琦1,谭业杰2,孟红1,赵苏娴1,曾廷儒1,岳润清1,鲁守平1,李文才1,孟昭东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莱阳市种子公司).玉米自交系lx9801的选育、应用及改良[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王越人1,李忠南2,相洋2,于维3,曲海涛1,马艺文1,罗瑶1,邬生辉1,李福林1,李光发1(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玉米品种通育189的雄穗分枝数F1平均优势及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冯晓1,2,乔璐1,2,张会芳1,2,刘海礁1,2,张新3,王振华3,张辉1,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省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10-2019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及育种单位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江转转,刘晶(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玉米CY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进化与表达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孙家臣1,蒋辅燕2,尹兴福2,毕亚琪2,郭瑞佳2,胡灿3,王宇玲3,番兴明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基于BSA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基因定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张淑红,张运峰,武秋颖,范永山(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唐山市农业病原真菌与毒素重点实验室).玉米大斑病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和表达分析[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闫振华1,吴浩2,翟雪洋3,柯鑫3,明博1,王克如1,李少昆1,谢瑞芝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不同渍涝灾害应对措施对夏玉米长势与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杨柯,姜春霞,张伟,张冬梅,刘恩科,翟广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不同收获期对玉米子粒机械收获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王玉凤,陈天宇,付健,薛盈文,杨克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栽培技术与作物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不同耕作方式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玉米土壤生物特性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刘元元1,2,王良2,钱欣2,李宗新2,高英波2,张慧2,刘树堂1,刘开昌2,赵文娟3(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麦茬耕作方式对免耕直播夏玉米产量建成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屈佳伟1,高聚林1,于晓芳1,谢国辉1,胡树平1,王志刚1,青格尔1,马达灵1,王玥2(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事业发展中心).深松对控释肥养分释放及春玉米氮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穆心愿1,齐建双1,丁勇1,马智艳1,夏来坤1,赵亚丽2,刘天学2,赵霞1,张君1,张凤启1,唐保军1,邢健伟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绿色精准生产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黄淮海南部夏玉米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刘茂华1,李思语1,2,陈妮娜2,3(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黑土地演化与生态效应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差异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 张树庚,任成梁,杨珍,张德,赵军(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硒肥对制种田玉米杂交种子活力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