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围1,朱晓文1,胡怡2(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风险感知与防疫行为:新冠疫情背景下社交媒体与权威媒体的多元作用对比[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胡雨濛(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防疫”标语的健康动员:话语策略、框架与权力结构[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李宗亚1,张明新1,魏然2,朱毅诚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的微信使用与利他行为:风险感知与公共信任的中介效应[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连水兴,陆正蛟,邓丹(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媒介技术与时间危机:基于罗萨与韩炳哲的不同视角[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卢家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非常法时期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曾国华1,毛万熙2(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克莱默尔论媒介:从病毒、感知到人工智能[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朱清河1,王青2(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的历史缘起与逻辑勾连[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徐敬宏1,2,黄惠1,游鑫洋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微博作为性别议题公共领域的理想与现实——基于“男性气质”微博话题的计算机辅助内容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解庆锋(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使用、恐慌感对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策展新闻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斗维红,任吴炯,张一潇(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转型中的传播与信任——第六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会议综述[J].国际新闻界,2021,第5期
-
董天策1,2,杨龙梦珏1(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族的想象:作为修辞实践的网络民族主义——对B站《中国历代疆域变化》弹幕的幻想主题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王颖吉1,王袁欣2(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任务或闲聊?——人机交流的极限与聊天机器人的发展路径选择[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潘文静1,2,刘迪一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线互助论坛中如何获得社会支持:结构化社会资本与礼貌原则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白红义1,张恬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社会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新闻业:场域和生态的比较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刘婵君,王威力(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媒体类型、新闻框架与用户在线情绪表达:以新加坡“第一家族”纠纷的社交媒体呈现为例[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刘双庆(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派冲突叙事的批评者与李普曼传播观念的再审视[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刘于思,赵舒成(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洁净”亦危险:物质性和废弃社会视角下电子媒介垃圾的理论反思[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王锦东1,展江2(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修改引语引发的“公众人物”诽谤诉讼——“马森诉《纽约客》案”中“实际恶意”规则运用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本刊编辑部.更正[J].国际新闻界,2021,第4期
-
周葆华1,2,3,钟媛1(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延展性情感空间——以李文亮微博评论(2020-2021)为例的计算传播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袁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慢”从何来?——数字时代的手帐及其再中介化[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戴宇辰1,孔舒越2(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媒介化移动”:手机与地铁乘客的移动节奏[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张迪1,2,童桐3,施真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事件的解读特征与情绪表达——基于新浪微博“基因编辑婴儿”文本的框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戴维·莫利,王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封锁中的流动性[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吴余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德国当代媒介学派中的“本雅明支流”:诺伯特·博尔兹“感知”论初探[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张铮1,2,陈雪薇3,邓妍方1(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从浸入到侵入,从待命到疲倦:媒体从业者非工作时间社交媒体使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诺伯特·博尔兹,吴余劲,李雨丝(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诺伯特·博尔兹:别了,古登堡星系[J].国际新闻界,2021,第3期
-
帅满1,罗家德2,郭孟伦3(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服务科学研究所).媒介使用对地方政府信任的作用机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2期
-
黄玉波1,2,雷月秋1(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企业漂绿行为的类型与识别——一项针对受众的扎根理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1,第2期
-
吴璟薇1,郝洁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智能新闻生产:媒介网络、双重的人及关系主体的重建[J].国际新闻界,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