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钰1,郭达1,刘承芳2(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照养人性别社会化态度与儿童早期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于乐荣1,张颖2,杨博琼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男性应该得的多? ——基于对农村居民性别收入分配公平态度的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罗士泂1,赵旭东2(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乡村的试探性策略 ——以华北太行山区的一场祈雨仪式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健,袁士超(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民国农地信贷与小农地权流失:理解土地兼并的一个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强1,宋中丽1,刘晓红2,张林秀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罗艺璇,冯晓(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林业经营主体规模对林权估值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福建省X市林权抵押贷款的证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云帆1,吴玥玥2(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研究中心;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知识对农村家庭资产规模的影响 ——基于性别差异的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惠芳1,陈健2,王惠1,罗钦涛1,魏浩龙3(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江南大学法学院;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实践路径与效能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朱浩(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要素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马良灿,李净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从利益联结到社会整合 ——乡村建设的烟台经验及其在地化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慧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与农民主体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何慧丽,王思贤(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六位一体:新时期“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系统性阐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沈凯俊1,王雪辉1,彭希哲2,卢敏3(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准嵌入性养老组织的运行逻辑分析 ——农村嵌入式养老的地方经验[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潘家恩1,吴丹1,刘坤2(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乡村要素何以回流? ——福建省屏南县文创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与启示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艺英1,宋健2(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与区域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郭忠兴,苏雪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乡村价值实现 ——以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建设实践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叶敬忠1,徐勇2,张文宏3,田毅鹏4,罗必良5,仇焕广6,张安录7,贺雪峰8,王亚华9,周晓虹10,周大鸣11,邬志辉12,胡荣13,卢云峰14,文军15,毛丹16(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多学科视角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第一届“开化论坛”主旨发言要点摘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安录(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多学科视角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第一届“开化论坛”主旨发言要点摘编·从非均衡到均衡发展——国土空间管制土地非均衡发展与财政制度创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乡村振兴中社会科学的理论使命与责任担当——关于"开化论坛"与《开化倡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罗必良(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产权逻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仇焕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几点辨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邬志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乡村教育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文化一致性的理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毛丹(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省乡村振兴实践的主要特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硬脱贫与软振兴——改善人类状况的社会工程何以成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文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乡村振兴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东亚乡村发展经验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贺雪峰(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亚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制度建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鸡毛换糖:事件、记忆与神话——义乌农民的历史三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周大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从乡村迈向都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