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叶金利1,2,田路萍2,吴文卫2,黄小凤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会泽者海镇典型矿区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谢馨1,陆芝伟1,秦承华2(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固定污染源非甲烷总烃在线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陈秋兰(福建省泉州环境监测中心站).LC-MS/MS法测定沉积物中磺胺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司家济,高良敏,解志林(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焦岗湖水环境重金属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刘金巍,刘雪松,张涛,边超,范洵渝(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ICP-MS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元素的条件选择[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蒋伟1,2,赵永国1,陈瑞华1,2,吕向菲1,3(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黑臭河道底泥特征分析及处理工艺筛选[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耿冲冲,王亚军(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污水中抗生素生化去除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杜栋,陈燕丽(河海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改进方法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张震,王军霞,赵银慧,陈敏敏,李丽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排污许可证实施的监督管理探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郑乾送,陈华林,周江敏,陶月良,谢华俊,王晶晶,顾俊侠,陈漪梦(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零价纳米铁对青梗菜吸收土壤铬的抑制效果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李丹丹1,韩昊展2,杨韫哲2,汪明霞2,万田英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南郊高校内不同功能区PM2.5化学成分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张丹宁1,韩琳2,孙瑞玲2,俞欣2,刘海滨1(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瑞典的水环境保护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莫招育1,2,杨俊超1,刘慧琳1,陈志明1,黎永珊3,李宏姣1,梁桂云1,黄炯丽1,朱开显1,林华1,张达标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桂林市环境监测站).桂林市春季气溶胶及常规气体消光特征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孟洁1,2,商细彬1,2,荆博宇1,2,王亘1(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迪兰奥特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还原硫化物和臭气浓度的电子鼻监测技术探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张纯淳(上海市普陀区环境监测站).GC-MS/MS法测定水中多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3期
  • 李慧杰1,2,王秀兰1,王计平2,李梦捷1,杨晓潇1(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2013—2017年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王霞1,刘雷1,何跃2,范宏翔3(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洪泽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李亚娇1,张静玉1,李家科2(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程艳茹1,龚继文2,封丽1,3,张晟1,刘异齐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大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选育及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陆晓波,丁峰,朱志锋,母应锋,杨丽莉(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臭氧污染现状及变化特征的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曹爱丽(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气袋采样-苏玛罐转移-GC/MS法测定废气中醛类恶臭物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张达标1,2,陈志明1,莫招育1,梁桂云1,刘慧琳1,黄炯丽1,李宏姣1,杨俊超1,毛敬英3,林开平4,莫莉萍2,5(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广西气象局;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百色市PM10和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林海1,2,李阳1,2,李冰1,2,董颖博1,2,王源1,2,蔡怡清1,2(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妫水河水质现状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梁娟珠,周俊佳(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市大气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张晓旭1,2,3,王丹4(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环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联合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无人机监测在城市环境大气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梁柳玲1,张晶2,黄宁1,王锦1,田艳1,刘珂1,黄焕婷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水质松节油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王甜1,2,王丽1,2,孙世萍1,2,陈韩飞1,2,郑亚玲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农业部西北地区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HPLC-MS/MS法测定三角帆蚌中多种N-亚硝胺类化合物[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 车祥,盛涛,高松,蔡云飞,高宗江,伏晴艳,段玉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传感技术在环境空气监测中的方法适用性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