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多宏1,沈劲1,陈瑶瑶1,周炎1,张涛1,廖彤1,廖程浩2,赵文龙3,王伯光3,李婷苑4(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保护大气二次污染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珠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2020年珠三角O3污染特征及主要成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王晓蕾1,2,石守海1,陈江朝霞1(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州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生态气象联合实验室).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因素[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周政1,李怀波1,王燕1,2,王硕1,3,4,李激1,3,4(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无锡普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低碳氮比进水AAO污水处理厂低碳运行[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郎丽君1,崔祥芬1,史建武1,黄建洪1,宁平1,郝吉明1,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云南边境五城市空气污染物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马欣程,徐红霞,孙媛媛,施小清,吴吉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氯代烃污染场地生物自然衰减修复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王倩1,胡嘉源1,李天皓1,王彩霞1,陈洁1,沈耀良1,2,刘文如1,2(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铁强化厌氧氨氧化脱氮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谢发之1,罗锟1,朱元荣2,李海斌1,李国莲1,刘站3,李婉璐1,蔡格格1(安徽建筑大学,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建筑大学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南漪湖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对上覆水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胡东滨1,林媚1,陈晓红1,2(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前沿交叉学院).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水环境效益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赵倩彪1,2,胡鸣1,3,伏晴艳1(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上海大学).2016~2020年上海市PM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樊文雁,蔡子颖,姚青,王晓佳,唐颖潇,韩素芹(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区域输送对天津臭氧污染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汪晓伟1,景晓军1,高涛1,李刚2,谷雪景2,张佑源3(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重型车低负荷运行特征及NOx排放特性[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耿慧1,许颖1,戴晓虎1,2,杨殿海1(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污染控制与生态安全研究所).离子交换树脂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黄琳1,刘迪2,蔡东杰1,陈素娟1,董航3,林国帧3,王伯光1,杨军2(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多污染物联合暴露的健康效应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杨梦茹1,2,徐雄2,王东红2,刘权震2,吕婧2,林利华2,王殿常3,陈永柏3,梁文艳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典型江段水体PAHs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生态风险[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葛渊博,卢文喜,白玉堃,潘紫东(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与资源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SSA-BP与SSA的地下水污染源反演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乔斐,王锦国,郑诗钰,卫云波,庄超,杨栋(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点区域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张永祥,杜伟,李雅君,赵崇辉(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纳米零价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刘欣雨1,2,刘琛3,4,唐翔宇3,张建强1(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抗生素在紫色土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中的迁移[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吴进1,李琛2,王志立3,马志强1,李梓铭1,朱晓婉1,韩婷婷1,唐宜西1,马小会1(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两类污染型下中低空风切变对PM2.5浓度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刘旭艳1,2,韩秀珍1,梁林林3,朱琳1(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重点实验室).2015~2021年景洪市PM2.5的传输路径及潜在源区[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石勇1,李橙1,黄磊1,熊巍1,肇启东2,孙健恒1,丁越1(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化工学院盘锦分院).Tix-Ni1-x-MOFs的制备及其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王明娇1,2,3,曹西华1,2,3,姜凯钦1,2,3,姜文彬1,2,宋秀贤1,2,3,俞志明1,2,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岭土铝活化法制备改性粘土及其除藻机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孙东霞1,周子安1,冯志合2,胡修玉2,祁光霞1,董黎明1(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pH值调控柠檬酸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及碳源潜力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庞中正,周慧平,杨松楠,冯胜(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O3纳米气泡强化表面活性剂修复柴油污染土壤[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赵述华,罗飞,郗秀平,杨坤,廖曼,赵妍,吴静雅,林挺(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含量垂向分布与理化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张思蕊1,2,3;樊曙先1,2;王元1,4;胡春阳1,5;张鸿伟1;朱丹丹1;葛攀延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上饶市气象局;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94582部队).南京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谱分布及化学组成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孙清轩1,张莉1,杨嘉春2(北京工业大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北运河上覆水DOM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王志超,窦雅娇,康延秋,周鑫,杨文焕,敬双怡,李卫平(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微塑料对结冰过程中环境因子迁移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张伟广1,2,冯师钰1,韩超3(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十一五”约束性污染控制的企业减排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
马凯丽,王威,刘雨晴,严梦怡,崔延瑞,康威,曹治国(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Fe3O4对含盐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