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晓媚,林强,唐燕梅,曾燕蓉,刘丹,李韬,朱光书,张朝华,邱长玉(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及其在桑树研究中的应用[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张建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完成对我国桑园碳氮耦合特征的初期评估[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蒋璇1,2,范稚莲1,3,4(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广西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启示[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罗国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粤椹’系列优良果桑新品种及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吕志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强桑3号”“强桑5号”桑树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陈佳婧1,2,张明海1,陈泉1,杨义1,任杰群1,谭立新1,郑章云1(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木霉菌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雷建容1,黄雯澜1,2,张建华1,唐甜1,郭海霞2,谢茜1,2,王谢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都师范学院).蚕桑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平衡下的“四链”重构[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曾燕蓉,李韬,林强,邱长玉,唐燕梅,朱光书,张朝华,刘丹,陆晓媚,朱方容(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桑叶各部位的水分和干物含量及主要元素的分布[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刘燕,邱品品,刘蒨莹,向凯,杨小林,乔梁(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华按蚊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张开,陈永波,何晓平,杜兵,李刚,敬小梅,程洋,曹宁宁,朱江(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桑螟在四川南充蚕区桑园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王茜龄,赵爱春,敬成俊,刘宇(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桑树栽培及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都兴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岗位).《柞蚕蛹虫草贮运保鲜技术规程》和《柞蚕丝素肽生产技术规范》2项地方标准通过审定[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李法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桑树枝条收获机械标准建设取得突破[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费建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湖州综合试验站).家蚕彩色茧新品种“水星1号”繁育使用权转让[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朱绪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豫杂6号”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廖森泰(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岗位).“家蚕微粒子病新病原鉴定和理化防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
柳芹1,刘金凤2(山东广通蚕种有限公司;山东省鲁丝桑蚕种质量检验所有限公司).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J].蚕学通讯,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