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勤英1,雷连杰1,罗龙飞1,凌逸群1,陆海姣2,李安华3,何新华4(那坡县蚕业技术指导站;那坡县土壤与肥料工作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农学院).产业振兴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优化路径探析——以那坡县蚕桑产业为例[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杜建康,宋嗣尧(固始县林业和茶产业局茶产业发展中心).利用微信平台服务蚕桑生产的几点做法[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童晓玲(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家蚕绿茧形成及茧色演化的遗传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刘开莉1,徐开遵2,罗献兴3,曹振木4(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农学院;柳州市鱼峰区里雍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加工链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董长勋(凌云县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家蚕新品种“桂蚕8号”在高寒山区的秋季试养简报[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汪夏超,栾悦,李春林,童晓玲,代方银(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不同遗传群体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中的应用概述[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黄晶晶1,向心怡2,王锐2,潘维1,3,郭海霞3,张建华1,王谢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都师范学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浅谈桑产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莫优想1,何奕响2,莫江玲1,潘虹1,玉彩绿1,胡好1,罗平1(来宾市农业科学院;来宾市科技开发中心).广西忻城县桑园低产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措施[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刘雪冰1,李珊1,张基开朗1,杨宏国1,程廷才1,2,刘春1,2(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丝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中心).蜕皮激素氧化酶基因在家蚕丝腺中的表达特征及重组表达分析[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都兴范(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资源综合利用).《柞蚕蛹虫草干品分类分级规程》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滕雪莹,徐亮,李喜升,郎庆龙,谌苗苗(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的学科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刘吉平(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柞树细菌病毒病).桑树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应用取得重要进展[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李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家蚕新品种“皖蚕6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黄平(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家蚕新品种“云蚕11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邹宇晓(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蛹加工).5个蚕桑品种及10项技术入选2023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谭立新,杨义,张明海,陈泉,任杰群(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调节止桑时间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试验初报[J].蚕学通讯,2023,第2期
  • 程岚,王茜龄,赵天福,代方银(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蚕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蚕学通讯,2023,第1期
  • 曾燕蓉1,2,邱长玉1,2,石华月1,2,刘丹1,2,李韬1,2,唐燕梅1,2,陆晓媚1,2,朱光书1,2,张朝华1,2,林强1,2(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17份桑树品种资源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鉴定[J].蚕学通讯,2023,第1期
  • 王树昌.“热区桑树重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成果荣获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J].蚕学通讯,2023,第1期
  • 赵珮1,宋长贵1,吴均1,王梅1,何佳洋2,黄晓梅1,黄传书1(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技推广站).添加鸡粪和菌剂对桑枝条堆肥腐熟效果及肥力的影响[J].蚕学通讯,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