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伟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从构成论走向生成论:智能教育的哲学重思及实践路向[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郑文龙,欧阳光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校分类评价的风险及其规避[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颜建勇1,黄珊2,郭剑鸣1(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高教研究室).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鲍俊逸,程晋宽(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构高等教育的学科想象——从“不结果的树”到“开满花的树”[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戴红宇1,辛治洋2,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超越阶层限制的教育期望从何而来——基于儒家“学而至”的考察[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张继明(济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流行叙事中的智能高等教育及其“神话学”批判[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缪学超1,易红郡2(湖南师范大学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如何构建衔接性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基于布里斯托大学教育研究学科的考察[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陈春莲1,罗志敏2(《上海电力大学学报》;郑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大学发展新阶段的新变化与治理新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胡莉芳1,龚丽鑫2(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核心素养生成的知识逻辑:以大学生信息素养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阴露华1,金生鈜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体:后人类时代教育者的地位审思[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李婧玮,田友谊(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家认同的生成机制考察:学校仪式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何云波,奚沛翀(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王文礼,姜佳欣(江南大学教育学院).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冷却”功能理论的修订、争鸣和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3期
-
杨淑萍,苏超举(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价值失序下的高校德育问题及其应对之道 ——基于舍勒价值秩序理论[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刘丽群,黄蓝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为人师:经合组织国家初任教师高流失率的典型表征与应对举措[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陈小满1,樊小冬2(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非升即走”制度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社会化的困境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龙红霞(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基于班级生活的个体呈现:价值意蕴、困境及追寻[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杨华,刘飞兵(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语言与文化主权—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韩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从国家立场到弱势关怀:高考公平的话语变迁[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廖婧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技术赋能视角下中西部高校课程的跨界融合[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周慧文,张东辉(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基于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种办学思路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孟令军(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朗西埃普适教学法评析[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肖龙(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孟子学习思想的核心意蕴与当代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靳玉乐(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人才[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倪静(四川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中西部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空间逻辑[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
何云峰(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三大发展战略[J].现代大学教育,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