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宋天骐,房绍坤(吉林大学法学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理论逻辑: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汪湛穹1,小田2(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近代江南庙会演艺与岛滩人文生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包大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从建构到再生产的现代性审美主体[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潘务正(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作为讽喻的事件 ——沈德潜时事讽喻诗考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吕新博1,赵伟2(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中国农村动态多维贫困分析 ——基于CHNS抽样数据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晓明,麻爱琴(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的教义学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婷婷(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话语场域·议程设置·国家形象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话语谱系及其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旭勇(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论行政复议的“三位一体”功能及其实现的制度优势 ——兼论《行政复议法(征求意见稿)》之完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朱付利(苏州大学文学院).事件与日常:邓廷桢、林则徐的社会交游与文学唱和[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谢岳1,姚雨灵2(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在互动过程中构建社区秩序[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谢文帅1,宋冬林1,毕怡菲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建文,时诚(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个人信息保护法》视野下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益的相互关系 ——以私密信息的法律适用为中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邹昀瑾1,牛建华2,张锐2(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在应急管理中的赋能效用 ——以奥运危机应对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岳中刚,叶茂坤(南京邮电大学统计科学研究基地/经济学院).消费需求数字化转型的升级效应 ——基于家庭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姬蕾蕾(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论同意规则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适用 ——以情景类型化为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吴心弘,裴平(南京大学商学院).法定数字货币:理论基础、运行机制与政策效应[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家宏1,王鑫2(苏州大学东吴智库;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长三角“三省一市”边界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铮,吴福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拟身链接: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人机互动及其社会善用可能[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蓝江1,周亦垚2(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治理与肯定性的生命政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安家琪(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魏阙江湖:中晚明“布衣权”的可能及其文学史意义 ——以布衣山人与朝中官员的关系为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唐林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超越“马法之议”:非完全合同视角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于明波,王宇博(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移民融合”机制的完善 ——评析英国《1968年种族关系法》的生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朱丽霞1,薛欣欣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从文学到经学:荻生徂徕对王世贞的发现与接受[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邹志鹏,张浩(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卡尔·波普尔渐进社会工程理论及其贫困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祥辰(扬州大学文学院).文本于经:清人惠周惕经解的文学在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江南文化中心城市规划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机器行为特征建构:传播学视野下社交机器人识别方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学院).“数据化生存”:被量化、外化的人与人生[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向宽虎1,陆铭2(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新型劳动中介和长三角一体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