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燕,杨艾灵(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唯物史观根基、主要内涵与发扬路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黄治国(河南工业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清代绥远城驻防研究述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杜红原(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算法的法律规制——基于隐私保护的视角[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祁洞之,王鹏舞(辽宁大学哲学院).共命运体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运豪(南开大学哲学院).现象学视域下的黑格尔意向性理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郭丽1,周阳2(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台》音乐形态及流传情况考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陈睫(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列宁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陆安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试论匈人起源及其与丁零的联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罗俊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彼奥提亚同盟与底比斯霸权的兴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月(山东大学文学院).论方东树“以文论诗”之独特价值[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任博1,包洋洋2(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共富”到“共识”:西部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与推进路径[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殷文贵(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马富萍,杨柳,陶世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QCA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基于内容分析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李杰,杜悦(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视阈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立国,姚雪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理论·实践: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三重依据[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余晓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球公域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敏承华(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关于“西周史诗”问题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苏铁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论金元人对杜牧及其诗文的接受与传播[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李青青(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乡村建设研究述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洛忠,杜静静(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美国网络中立政策变迁——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高奕1,王伟伟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世纪美国对东南亚文化外交探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朱悦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身体的写作如何可能?——以丁玲早期小说(1927-1931年)为研究中心[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