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彦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现象学美学与文论分会).如何通过古代礼乐造就中国现代美育新传统 ——论朱谦之美育思想对家美感与审美时态的利用[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左玉河(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科学社与民国学术体制之创建[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杨成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论中国特色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特征及其改革路向[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薛一飞(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人道主义思潮批判的伦理逻辑与实践智慧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方长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利益分化视角下大学生“非常态”社会行为和精神样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张秀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清末民初桐城派士人的“倔强坚守” ——以客居北京的桐城籍作家为中心[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邱耕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理论贡献[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孙民(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自觉[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师博(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经济管理学院).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实践基础与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4期
  • 郑伟1,2,3,4,韩笑1,吕有吉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口慢性病的总体状况与群体差异[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阳义南(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感、公平度与国民幸福感提升 ——基于CGSS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胡学军(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独任制扩张的内在逻辑 ——兼评《民事诉讼法》修订中审判组织形式的变革[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吴英姿(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二审独任制适用条件研究 ——新《民事诉讼法》第41条评注[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贾洪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变迁与国民获得感提升[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顾理平1,2,3,王飔濛1(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委员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从圈子到关系:智媒时代公私边界渗透及隐私风险[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纪格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诉法研究所;九三学社中央法制委员会).民事程序类型化的基础与逻辑[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陈堂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我国未成年人网络情色内容的治理[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刘远风(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土地流转何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基于产权认知的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朱铭来,王恩楠(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居民医保对居民健康及医疗负担的影响 ——来自门特病患者医疗支出的证据[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张一兵(南京大学哲学系).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赋型批判 ——《德意志意识形态》新探[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吴云志,郑泽众(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机制与前景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汤拥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走出透视范式:重构中西艺术比较的视觉逻辑[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刘森林(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哲学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启蒙的合理定位:马克思批判施蒂纳[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张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美之深邃:美学研究中被忽略的重要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胡晓霞(北京理工大学).智慧公诉发展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武雪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满铁”特快“亚细亚”号考[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黎学军(广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中国新思路[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张旭1,陈凯琳2(吉林大学法学院、犯罪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无违法性认识减轻处罚之证成[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 路锦非(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社会救助中的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基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实证调查[J].社会科学辑刊,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