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婉茹1,郭敬2,谭骏1,刘旭楠1,车助镁2,张尧1(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风暴潮灾害承灾体风险预警技术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张龙1,刘涛1,陈林1,安晓鹏2,周泉3(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ECC后浇节点装配式混凝土梁-柱子结构倒塌试验[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李晓萍,卢葛锋,胡青蜜(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考虑多目标的灾后伤员转运与应急医疗物资分配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潘仪雯1,骆晓龙1,郭恩亮2,李涌波3,徐军4(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系).自然灾害引发危化品泄漏事故风险管理现状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刘晓然1,张略淼2,甄纪亮1,王威3(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考虑场所吸引度的片区震后固定避难空间优化[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张亮泉,夏天(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抗倾覆能力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王家全1,2,3,王晴1,祝梦柯1,畅振超4(广西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灾变与生态治理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高校防灾减灾与预应力技术重点实验室).三级循环荷载下细粒含量对砾砂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邱文华1,王克海1,2,鲁冠亚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廊桥壁式桥墩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比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张先林1,张继1,刘桃1,李江1,2(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单体崩塌风险评价——以西藏樟木口岸扎美拉山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杜镇瀚1,钟启明2,3,董海洲1(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重点实验室).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堰塞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董孝曜1,2,3,郭迅3,张钦哲3,罗若帆1,2,4,阿拉塔5(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嘉应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云南省地震局).采煤沉陷与断层影响下砌体结构加固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刘启方1,王信博1,崔建文2(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震局).2018年两次Ms 5.0地震中通海盆地强震观测台阵地震动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4期
  • 杜修力1,2,张洋1,2,缪惠全1,2,李洋3,钟紫蓝1,2,蒋录珍4,侯本伟1,2(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韧性城市视角下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评价指标体系[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郑 龙,王文达(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虑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钢管混凝土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钟旻1,2,龙浩楠1,周占学1,周启港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开放大学).基于风洞试验的草原地貌太阳能光伏板抗风措施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王东源1,李松坡2,谭秋霞1,张振永1(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兴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油气管道穿越地震断裂带应变监测方法探讨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司丽丽1,2,3,邵琪4,5,6,赵亮1,2,3,魏铁鑫1,2,3,侯佳4,5,6,黄敬峰4,5,6(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基于高密度气象站的订正与日极端降水量精细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张帅旗1,2,3,4,鄂崇毅1,2,李晓东3,4,祁栋林3,4,周磊5(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格尔木市气象局).青海高原1960—2019年冬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重心迁移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刘继兵1,孙祚帅2(榆林市建筑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OpenSees摇摆减震钢框架名义抗侧刚度比影响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段夕跃1,刘星根1,2(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环境岩土与工程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鄱阳湖冬季水位变化特征及其淹没影响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苏朝晖1,2,3,4,方伟华1,2,3,4(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1980—2015年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暴露度变化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徐敬海1,安基文2,李博1,聂高众2(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于手机位置数据的地震重灾区识别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贺忠华1,2,李少虹1,3,毛燕军2,王宁杭1,3,张育慧2,何月2,方贺2(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安全工程与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省航空护林管理站).基于增强型燃烧指数的中小型火烧迹地自动提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林咏园1,2,税伟1,冯洁1,张永永1,孙晓瑞1(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榕树遮阳环境下人群的生理健康指标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李嘉淇1,2,任东兴1,3,雷文娟1,姜涛1,周向阳1,2(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冶成都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典型区域设计暴雨再分析及其潜在风险[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薛晨阳1,2,张奇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长江中游降雨径流演变与水旱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谢连妮1,2,吴双1,2,韩书新1,2,徐作敏1,2(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东北卫星气象数据中心).基于风云四号卫星LMI数据的黑龙江省闪电活动特征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王淼1,2,3,郭妍秀2,苏安双1,4,孟上九5,张爱民6,海明威2(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考虑含水条件的渠基土冻胀特性试验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 赵宜婵,韦洪雷(婵郑海涛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青藏铁路冻土路基沉降的半参数模型分析及预测[J].自然灾害学报,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