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贾国静(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礼俗之外:清代河神朱大王形成的驱动因素探析[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王德刚1,王蔚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黄河祭祀的历史演变与新时代“母亲河”形象塑造[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吕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 ——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楚国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走向[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詹森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河流、景观与遗产互联的黄河文化生态保护[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民间文艺季刊》的生命史[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陈淑君(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文献、实物与活态性: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中介模式[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冯莉1,施爱东2(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论坛》创办时期的编辑工作及其特点[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祝晓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钟敬文全集》编纂的主要问题[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徐晓青.《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J].民俗研究,2021,第3期
  • 马荣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祀与淫祀关系视角下的寒食节禁断史研究[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王琛发,宋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驱瘟与添丁:海南移民商坊的共同体意识 ——以海口府城行符信俗为例[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张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基于“地方空间理论”的集市空间建构研究 ——以鲁中地区周村大集为例[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法布里兹奥·康提1,徐高楠2(意大利约翰卡伯特大学历史与人文学院;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巫术信仰本质的注释:十五世纪乞丐传统的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化[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彭恒礼(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接丝鞭”非婚俗考[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刘壮壮,樊志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农业与人类食物边界的划定[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董德英(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山大学《民俗》周刊与早期民俗学发展[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李泽华1,林燕2,邵明华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国中央大学东北亚学院).韩国城市民俗学动向探析 ——以京仁地区为例[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裘兆远(北京大学中文系).从香火戏到赞神歌 ——近代太湖渔民仪式文艺的嬗变[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史大丰(枣庄学院文学院).河伯神话传说源流探析[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田宓(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近四十年来内蒙古土默特地区蒙汉家族的系谱编修与族际交往[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廖明君(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构建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平台 ——回顾《民族艺术》发展历程[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海力波(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如愿归去紫姑还:中古荆楚地母信仰与域外文化交融[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陈树淑(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百戏传播看“上有所好”对汉代民俗的影响[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周大鸣1,马露霞2(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跨学科的魅力:百年疍民研究的人类学意义[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蓝勇,杨四梅(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民间节会中的“六月二十四”时间节点考[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 贾志杰,宋晶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与学科建设"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J].民俗研究,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