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荣攀,汪羽凡,王立新,林健富,刘军香,赵贤任(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MEMS 型加速度传感器在超高层建筑振动监测中的性能对比测试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田浩1,2,胡进军1,2,谭景阳1,2,崔鑫1,2,石昊1,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基于特征分类排序的典型海底地震动记录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刘洪涛1,2,孔鹏超1,王作虎1,廖维张1(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柱扭转力学性能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马华,阚吉平,赵玉坤,李振宝(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板钉连接CFST 柱-RC 梁节点梁端塑性铰区受力性能数值模拟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张肖1,2,3,张合2,3,云萌2,3,汪飞4(昆明理工大学,昆明,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邢台,雄安新区震灾预防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中土大地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石家庄).雄安新区剪切波速剖面VS30 估算模型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李峰,刘华国.黄河中下游活动断层探测新发现专题简介[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2期
  • 李鑫1,2,李智敏1,2,盖海龙1,2,殷翔1,2,姚生海1,2,刘强3(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2)青海格尔木青藏高原内部地球动力学野外科学观测站青海格尔木816000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海门源MS6.9 地震极震区震害调查与防灾建议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刘超,王银,余思汗,雷启云,杨顺(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新型便携式行业级无人机精灵4RTK 定位精度分析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李忠武,陈桂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三维点云测量同震倾滑变形研究 ——以2021 年玛多MS7.4 地震地表破裂为例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刘晶磊1,2,3,吴浩1,2,3,杨烁1,2,3,张政1,2,3,李春雨1,2,3,魏宝川1,2,3(河北省土木工程诊断.改造与抗灾重点实验室).水平排桩对土体振动抑制作用影响的试验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邹俊杰1,2,何宏林1,2,耿爽1,石峰1,2,周永胜1,孙稳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2)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断层面形貌量化分析在基岩区古地震研究中的应用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张玲,梁诗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球面圆弧数字地形剖面提取方法研究 ——以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为例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谢江丽,阿布都瓦里斯·阿布都瓦衣提,黄帅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b 值统计计算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罗永鸿1,张梓鸿1,许成顺1,李洋1,2(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基于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反应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金宇航,闫培雷,郭恩栋,吴厚礼,何润泽,王晓娜(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地震-台风耦合作用下近海导管架平台动力响应分析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杨志鹏,陈秀清,张御阳,颜欢,陈碧洪,阮祥(四川省地震局).基于MATLAB 的定点形变观测数据时频分析软件设计及应用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刘旭东1,张世民1,晏云翔2,李林元2,计昊旻3,赵俊香1(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北京100085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77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于浅层地震勘探与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的苏北盆地倪湖庄-七里墩断裂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舒蓉(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抗震分院).消能减震技术在某公共建筑改造加固中的应用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杨少博1,王炳文1,高级1,2,张海江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东祁连山北缘断裂带基于深度学习的密集台阵地震事件快速检测与定位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王莉婵,毛国良,蔡玲玲,马旭东,王亚玲,王宁(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北部地区浅层一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研究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刘旭晨1,李小军1,2,王晓辉2,陈苏1,于跃3,沈亮3(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电厂转运-清洗间地震反应分析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胡宗凯1,李安1,原浩东2,苗树清1,杨晓平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2)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北天山博乐盆地南缘勒塔干褶皱晚第四纪构造变形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陈桂华,李忠武,黄雄南(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巴彦浩特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区域地震构造意义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王斐斐,韩贞辉,樊华,宋鹏展(河南省地震局).基于开源GIS 的地震灾情速报信息收集与处置研究 ——以河南省地震局为例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宫杰1,张朋2,张扬1,张敏1,王佳1,居海华1(江苏省地震局南京2100142)江苏省灌云地震台).江苏省测震台网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何宏林,魏占玉.专题简介[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 丁锐1,2,李环宇3,张世民2,姜大伟2,刘睿2,李安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浙江省地震局).基于网络/基站RTK 移动摄影测量数据的垂向精度分析1[J].震灾防御技术,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