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章文颖(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重影乌托邦的时间迷宫——论陆帕戏剧导演艺术中的时间美学[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钱激扬,银家钰(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论跨文化戏剧表演事件中的观看生成——以《精灵女王》和《红与黑》的中国改编为例[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郑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明清南曲的正音观念与字音规范[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邵旻(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明清宫廷演剧服饰中的玉色与月白[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刘晓明(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表演文本论:何谓案头 如何场上[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孩子剧团的抗战动员实践与儿童主体性的建构[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李霖1,吕方格2(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中戏德演:《琵琶记》德语演出形态变迁考论[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王雪芹(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演说”与民族国家叙事——以20世纪30年代戏剧为中心[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张军(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海南省戏剧家协会).“留日救济音乐会”缘起与春柳社首演《茶花女》真相[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惠子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罗伯特·威尔逊《郑和1433》对中国历史故事的跨文化重述[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张长彬(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元杂剧曲唱对宋金杂剧“主张”的扬弃——兼论戏曲的“念白叙事+曲唱抒情”模式[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李晓晓(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动员与认同书写——《塞上风云》的生成与接受[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洪瑞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工作与研究部).教育戏剧的反思:特性、嬗变及本土化争议[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3期
  • 尹诗(郑州师范学院传播学院).五四文学的市民性渗入——对于20世纪40年代话剧通俗化的逆向考察[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孙焱(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新时期越剧民间科班研究[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丁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昆剧《十五贯》平议[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张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戏剧理论“现代建构”的缘起、特征与使命——以新世纪以来戏剧理论研究界三篇“导论”为中心的考察[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贡其力(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在场”到“虚拟场”:虚拟影像合成与戏剧的未来[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韩爽(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论阿达莫夫“第一戏剧”的异化主题[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姚爽(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从《阿卡狄亚》看斯托帕德的生命观[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王聿霄(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欧阳予倩“红楼戏”审美形式新探[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焦欣波(西北大学文学院).新秧歌剧:作为一种“人民广场剧”的构建[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邱行洁(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论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的艺术创新[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郑剑南(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中音乐的戏剧功能[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樊浩洲(南京大学文学院).跨媒介视角下的当代舞台设计——兼论戏剧舞台对美术作品的借用与融合[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 胡纹馨(阿姆斯特丹大学人文学院).如何并置东方与西方:莎剧歌舞伎的三个案例[J].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