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丽圆1,2,李潇雁3,胡琸悦1,苏晓锋1,陈凡胜1,3(中国科学院智能红外感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基于回归模型与注意力的轻量化SAR舰船检测模型[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裘莉娅1,2,3,陈玮琳1,2,3,李范鸣1,3,刘士建1,3,李争1,3,谭畅1,2,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杂背景下基于LBP纹理特征的运动目标快速检测算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李立华,熊伯俊,杨超伟,李雄军,万志远,赵鹏,刘湘云(昆明物理研究所).p-on-n长波、甚长波碲镉汞红外焦平面器件技术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李秀举1,2,王保勇1,2,吴亚鹏1,2,韩昌佩1,2,曹琦1,2,周树添1,2,王伟成1,2,李盼盼1,2(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扫描镜热辐射校正对FY-4A星AGRI定标精度的提升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惠战强1,杨雪1,韩冬冬1,李田甜1,赵峰1,杨祎1,陈素果2(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超低损耗高双折射空芯反谐振太赫兹光子晶体光纤[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徐寿喜1,杨杰1,2,王虎3,耿志辉1,张瑞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170GHz回旋管准光模式变换器的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杨天杭1,2,3,顾明剑1,2,邵春沅1,2,吴春强4,漆成莉4,胡秀清4(中国科学院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FY-3E/HIRAS-Ⅱ发射前热真空定标试验非线性校正[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熊少兵1,保秦烨1,褚君浩2(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天然生物材料促进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马佳路,唐靖超,王凯程,郭良浩,王少萌,宫玉彬(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种基于THz-TDS技术用于食品添加剂高灵敏度区分的超材料传感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王旭1,2,涂成翔1,3,张亮1,2,王建宇1,2,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空间光通信中应用于精密指向的面阵探测器的定位精度分析与验证[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郭宏杰1,2,刘海锋1,王振诺3,2,谭满清1,2,李智勇1,雷明4,郭文涛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科学与光电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自动控制设备研究所国家重点惯性技术实验室).基于铌酸锂薄膜的Y波导集成调制器设计[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王洁1,谭冰冲1,陶星竹1,徐成城1,常天英1,崔洪亮1,2,张瑾1(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基于希尔伯特变换和功率谱估计的薄缺陷厚度太赫兹检测[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阎蒋伟1,张晓东1,周炜2,马万里2,胡涛2,姚娘娟2,江林2,黄志明2,3,4(东华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基于石墨纳米材料的电磁诱导势阱效应的室温太赫兹探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宛操1,2,薛泉1,2(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省毫米波与太赫兹重点实验室;智能感知与无线传输中心琶洲实验室).一种宽带注入锁定三倍频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韩利,邢怀中(东华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黑磷纳米盘-层等离激元系统中的各向异性可调多阶强耦合[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何英杰1,2,3,彭震宇1,2,3,曹先存1,2,3,朱旭波1,2,3,李墨1,2,3,陶飞1,3,丁嘉欣1,3,姚官生1,2,3,张利学1,2,3,王雯1,3,吕衍秋1,2,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锑化物红外探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nAs/InAsSb超晶格红外中/中波双色焦平面探测器研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3期
  • 陶加华1,褚君浩1,2(华东师范大学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进展和挑战[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赵其祥1,马梦诗1,李想2,吕游1,张天钟3,彭麟1,王峨锋4,冯进军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丹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次谐波大回旋太赫兹振荡器多模工作特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房诗玉1,刘振宇1,金佳杰1,史继超1,房永征1,孙常鸿2,叶振华2,刘玉峰1,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碲镉汞量子点的离子交换能带调控及其近红外自吸收性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解晓辉,林春,陈路,赵玉,张竞,何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分子束外延的CdTe在碲镉汞中波器件中钝化效果[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梁美彦1,任竹云1,李光辉1,张存林2,Aly.E.Fathy3(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田纳西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GPU加速条件下基于相位补偿反投影算法的太赫兹ISAR成像[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洪中华1,孙鹏飞1,周汝雁1,童小华2,冯永玖2,刘世杰2(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InSAR生成DEM的多条带快速融合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沈川1,刘仰融1,孙瑞赟1,卜顺栋1,陈路1,2,何力1(红外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不同钝化层结构对HgCdTe热退火Hg空位调控影响[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刘军1,宋瑞良1,刘宁1,梁士雄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北京研发中心;河北半导体技术研究所专用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InP基共振隧穿二极管太赫兹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毕永恒1,霍娟1,吕达仁1,苏涛2,王学荣2,刘博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安徽四创电子有限公司).西藏羊八井Ka&W双频毫米波云雷达性能及观测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潘昌翊1,2,牟浩1,姚晓梅1,2,胡桃1,2,王宇1,王超1,2,邓惠勇1,2,戴宁1,2,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近表面加工技术制备的高性能Ge:B阻挡杂质带探测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王曦,刘健,杨冰韵(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许健民气象卫星创新中心).基于FY-3D/MERSI-Ⅱ红外波段夏季北极云检测模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 代珍兵1,2,罗国语2,贺言2,王冲3,4,晏湖根3,4,李志强2(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碲化钨薄膜的红外近场光学成像[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