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丰恺(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民间音乐音响文本的多维度分析 ——以18首西部苗族古歌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杨曦帆(南京艺术学院).嘉绒藏族仪式音乐的空间、历史变迁与当代阐释[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贾怡(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过番”到“落番” ——新加坡华族歌谣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张姣(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山水之情 笔墨之道——梁雷管弦乐作品《千山万水》“笔墨”音乐语言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张颖(武汉音乐学院).谁的乐器 ——蒙古族卫拉特部的抱弹鲁特[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杨静(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曲式学建构 ——评李西安、赵冬梅《中国传统曲式学》[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刘雯1,2,吴婷1(四川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基地).高原和音 ——岷江上游阿尔麦藏族多声部民歌的唱法探析[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李丽敏(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论王珏两部少数民族乐器协奏曲的创作理念及作曲技法[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史凯敏(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古代律管造型的衍变 ——兼谈豁口作用[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于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朝钢琴独奏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多元文化内涵探究[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王中山1,赵冠华2(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筝韵扬海外,宏议响云端 ——“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掠影[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李蓓(中国音乐学院).从“锅庄”到“萨朗” ——羌族节庆歌舞音乐中的民族认同与文化互动[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白怡宁(中国艺术研究院).“康熙十四管律”的律学分析[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程景华(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研室).自由作曲中分类对位思维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臧艺兵(厦门集美大学).被遗忘的天使歌声——音乐人类学与童谣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李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一枚遗珠 ——戴长庚及《律话》[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褚梦影,徐婧(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寓情于理 情理交融 ——对高为杰室内乐《焚琴》的诠释与解义[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韩锺恩(上海音乐学院).有赖于自重之信 ——伴随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历程的三个个人见证[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王旭(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论“成均之法”[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中国音乐》编辑部).《中国音乐》第四届音乐学硕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通知[J].中国音乐,2022,第4期
-
夏侯晓昱(中国音乐学院).兼具理论与实践品格的社区音乐著作——评李·希金斯《社区音乐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麻莉(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跨文化中的相遇与对话——从世界音乐看张维良中国民乐创新之路[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黄婉(上海音乐学院).“逸入”与“生成”——音乐人类学表演研究的“交互”路径[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韩冰(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